第(1/3)頁 身為朱元璋的兒女,自然知道忤逆他的后果有多嚴重。 因而,這些年來,也無人敢挑釁。 但是藩王就不同了,甚至權力還很大。 宋隱剛才也說了,朝廷給了藩王很大的權力。 藩王的權力甚至在三司之上。 自然,他們要對朝廷負責。 如果封地出問題,朝廷是要問責的。 一旦被朱元璋問責,哪怕還念著父子之情,可是朝廷有律法。 “總體來說,就是宗親拿著皇上俸祿,對皇上負責?!? “藩王是朝廷臣子,身份就不再是皇子,所以要對朝廷負責?!? “宗親歸皇上管,你們的俸祿多少也由皇上決定?!? “所以本官先給你們發一半俸祿,剩下一半由皇上決定要不要增減。” “親王和郡王亦是如此,得由皇上定奪?!? 宋隱直接將事情挑明。 由他管理皇室俸祿,可不是把銀子發出去就完事了。 這里面波及的關系無比復雜。 就如宗親和藩王責任不同,俸祿自然也不同。 雖說皇上把他們的俸祿移到大宗正院,但波及俸祿增減的話,還是要皇上定奪。 當然,這也是宋隱有意將這件事情甩回給朱元璋,發泄他心里不滿。 誰讓朱元璋把他的皇子皇孫都派來大宗正院,讓一品官員的自己當起教書先生。 既然給了自己一個沒有實權,不用參與朝政的閑差,自己正好休息養生。 可是朱元璋一直跟自己過不去。 屢次三番地故意為難自己。 宋隱只要想到朱元璋刁難自己的那些行為,就氣不打一處出。 藩王皇子們聽了宋隱的話,眼前一黑。 照宋隱這么說,無論他們是宗親還是藩王,都只能先發一半俸祿,剩下一半得由朱元璋決定。 而且,日后他們不是宗親就是藩王,只能有一種身份,不可能兩種待遇都享受。 最要命的是,俸祿也不能參照往年的待遇。 宋隱的論調,是對藩王制度進行改革。 以前,藩王還享受著皇子待遇,出入朝廷和皇宮都以皇子身份進行,身為藩王卻不用理會朝廷律法。 身為藩王既有權力又有身份,自然驕傲。 為此,他們的勢力自然水漲船高。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