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宋隱提出的教育新體系,由朝廷來統一管理。 這個新政可以讓朝廷有針對性地培養朝廷需要的人才,對提升國力相當有用。 民強則國強! 只有整個大明民眾整體素質都提高了,整個國家水平才會真正提高。 毋庸置疑,宋隱的提議立刻獲得了學子們的贊同。 但是許多擁護儒學的大臣,卻覺得宋隱此舉,直接損害了儒家利益。 在他們眼里,儒家已經傳承了上千年,他們還想通過學堂不斷吸收新弟子,將儒家持續傳承下去。 但宋隱現在不但要壟斷書本,還要禁止私塾。 那樣一來,豈不是將儒家排除在學子教育之外,斷儒家的根?! “皇上,臣說完了,請皇上定奪。” 朱元璋此刻還在思考。 他想不到,宋隱以一個釜底抽薪的辦法,將學子們鬧事的問題擺平了。 畢竟,誰會反對免費讀書的機會呢? 誰不想多學點知識,得以參加科舉出人頭地? 那樣一來,天下學子自然失去了接觸儒家思想的機會。 真要較真起來,儒家也不過是利用他們傳承儒學罷了,并非是真正想要教導他們。 “咱準了!” “此事由戶部牽頭,宋隱負責,即刻操辦。” 只是辦法雖好,也解決了學子們鬧事的問題。 但是朱元璋跟儒家的矛盾卻也為此加劇了。 甚至宋隱也被牽涉進去。 宋隱完全不理會這些,退朝后,立刻召集六部官員同時開動。 而那些聚集在京城鬧事的學子,也心滿意足地各回各家,各找各媽。 經此一事,儒家和學子,正式劃分為兩大陣營。 大明第一次在廣場上召開的早朝雖然結束了,后續影響才剛剛開始。 朱元璋回到金鑾殿后,立刻將六部尚書叫了過來。 “教育制度改革此事非同小可。” “此次改革教育體制,各部門必須無條件配合宋隱。” “另外標兒,你跟著宋隱多學點,好好改改你那婦人之仁的毛病。” 朱元璋此刻對朱標還是一肚子怨氣。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