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任何一個儒生膽敢鬧事,咱們不用對他們客氣。” 聞言,謝書云頓時眼睛一亮。 隨后板著臉,冰冷地看著林國浩等人。 “放肆!你們膽敢公然咒罵皇上,咒罵宋大人,并且阻擋推行國策,如此大逆不道,罪無可赦!” “來人,所有阻攔之人,一律押往大牢,為首的林志浩杖刑三十。” 謝書云毫不客氣地下令。 看到謝書云真敢動真格,圍堵的儒生們頓時騷動起來。 他們不停咒罵,用各種的詞匯對朝廷進行辱罵。 但官府一旦動起真格來,這些手無縛雞之力的儒生,拿什么跟官兵斗? 很快,鬧事的儒生紛紛被抓捕,為首的林志浩也被處以杖刑。 然后謝書云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收繳舊書,關閉私塾,開始整頓鳳陽府教育風氣。 這種情況在大明各州府比比皆是。 每個地方幾乎都有幾個儒學大家帶頭,瘋狂地攻擊官府,辱罵朱元璋和宋隱。 他們對宋隱的攻擊和咒罵更加嚴重,似乎要將對朝廷的不滿全部都宣泄在宋隱身上。 朱元璋屠殺了許多儒生,本已經激怒了他們。 宋隱又推行新政,吸收了許多新人,都紛紛投入朝廷學堂。 是否進入朝廷學堂讀書,成為儒生跟學子的分界線。 朝廷和宋隱將儒家全盤否定,并各種排斥。 因而,新政落實后,儒家跟朝廷的矛盾徹底激化。 各州府越來越多被抓捕的儒學大家,被押往京城。 許多儒學大家背景深厚,在民間威望極大。 但是他們又特別頑固,死不低頭,所以當地官府也只能將他們押往京城交給朱元璋處理。 雖然許多州府在推行新政時都受到不同程度的阻礙,但這次推行的新政,還是獲得了學子們的響應和擁護。 畢竟朝廷給了他們九年的免費教育機會,對于許多貧困百姓家庭來說,看到了望子成龍的希望,自然紛紛支持。 而儒家只會空談理想,只會暢想未來,卻不付諸行動的理念,自然受到排擠。 也正因為如此,導致官府和儒家矛盾愈演愈烈。 特別是當領頭的儒學大家被抓走后,許多偏激的儒生紛紛拿起武器來捍衛他們心中的道義。 官府自然也投入更多軍隊將士維護秩序,從而導致矛盾愈發激化。 很快,各地抓捕的儒學大家押到京城。 這些大儒身陷囚車之中,一路上卻仍然各種辱罵朱元璋和宋隱。 此事再次在京城引起騷亂。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