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李善長先是否定大明江山是儒家的,一開口就給足朱元璋面子。 只是他又提醒朱元璋,這大明江山并非朱元璋自己一個人打下來的,還有他及一群浴血奮戰的兄弟。 提醒朱元璋,別忘了這份兄弟情分。 接著,李善長甚至狠狠地反對徐樹棟造反一事,并將徐樹棟從儒家里剔除出去。 接著,李善長又極其聰明地將這些鬧事的大儒,說成是對大明諫言,而非辱罵。 并且搬出了唐代儒臣魏征來相提并論。 明明是咒罵,侮辱的言語,愣是被李善長解釋成敢于諫言的功臣。 不得不說,李善長詭辯能力實在強大。 想當年,同為一代名儒的劉伯溫都是他的手下敗將。 雖然當時還有別的因素,但李善長能力確實不俗。 這二十年來,他在朝堂中不但未倒,而且至今都權勢滔天,他開國功臣的功勛,還是次要的,更多的則是他知道如何審時度勢。 李善長自視清高,也有功高蓋主之嫌。 所以朱元璋不時地敲打他。 但他聰明之處在于,他會根據時勢服軟,降低身份,讓朱元璋以為控制得了他。 所以朱元璋才一直沒有動他。 現在為了儒家的事情,已經退居二線的李善長,再次站到了朝堂上。 明眼人都看得出來,他這次是在力挺儒家。 朱元璋雖然肺都快氣炸了,這次卻拿李善長沒辦法。 這次的儒家事件,不像徐樹棟之前造反那樣有殺人的理由。 而且李善長還相當聰明的把徐樹棟和其他大儒分別對待。 他的話找不出一點可以反駁的紕漏。 言語間,將對儒家不利的因素全都撇開,而且也表明了他的立場。 李善長說話非常有藝術,宋隱由此也看出來了,李善長還真有一套。 朱元璋冷眼打量著李善長。 他們已經打了那么多年交道,彼此都相當了解。 李善長選擇在此時挺身而出,大義凜然,讓他在儒臣們心里光芒更盛。 朱元璋非常不滿。 “阻撓國策推廣,阻止教育改革,藐視皇權,韓國公你一個大儒,也覺得這些事情情有可原嗎?”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