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聽到朱標說出自己的見解,宋隱笑了,“沒錯,殿下聰慧,臣正是這個意思。” “確切地說,除了凝聚力之外,更應該讓百姓商人,以自己的國家為豪,讓他們知道整個國家跟自己息息相關,讓他們對這個國家有歸屬感。” “這世上,大多數人都是毫無目標,毫無信念地得過且過。” “事實上,許多王朝的更替和覆滅,都是被百姓推翻的,其中原因就是百姓受不了當朝的暴政和壓迫。” “也就是說,百姓對這個國家根本沒有歸屬感,也沒有愛過這個國家。” “所以說這個國家存不存在,對于百姓來說都無所謂。” 說到這里,宋隱停了下來。 看了一眼陷入思考的朱元璋和朱標,繼續道:“所以臣此次替百姓請功,也是想讓百姓們知道,朝廷念著他們的好,并且視他們為朝廷的一分子。” “等于就是讓他們感覺到,有種集體榮譽感。” “這樣一來,他們才會滋生出愛國情懷,才會發自內心地維護朝廷。” “日后再發生這樣的事情時,或許不需要利益好處去誘惑他們,他們都會自發參與進來。” “這才是真正的民心所向。” “那些因為受到利益驅使,或者是因為威脅而不得已為之的,并不是民心。” 宋隱說到這里,朱標已經徹底反應過來了。 “原來如此!” “宋師大才,實在讓本宮佩服!” 朱標理解了宋隱的用心良苦后,忍不住感嘆起來。 如此一來,民心所向,百姓自然不會再做出造反的事情了。 “父皇,兒臣覺得,宋師的想法非常好。” “兒臣也認為應該給百姓商人們獎賞。” 此時,朱元璋也漸漸明白過來。 雖然朱元璋和宋隱的理念有所區別。 一個是以臣子為核心,一個是以百姓為中心。 雖然出發點不同,但是想要的結果卻一樣。 雖然朱元璋不愿意承認,宋隱又想到了自己的前面。 但是不得不說,宋隱的辦法確實有利于大明。 如果當年的元朝也這么替百姓著想,他朱元璋也不至于會造反。 “沒錯,理應如此。”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