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如此一來,宋隱身邊的得力干將孫志浩就要離開朝堂了。 而且呂永博成為禮部尚書,無論是官職還是手中權力,都極大提升。 朱元璋和朱標更沒有料到,李善長胃口這么大。 李善長說完,心里得意非凡。 可以說,這是他和宋隱對抗多年,第一次感覺到揚眉吐氣。 文武百官看到這一幕,臉上神色各異。 淮西一派官員及擁護者,臉上都揚起了得意的笑容。 相反,實干派官員則神色平靜,甚至看不出任何波瀾。 即便被李善長推到風口浪尖的禮部尚書孫志浩,曾經的北平布政使情緒并沒有顯得憤怒。 他們這些跟隨了宋隱多年的官員,心里都清楚。 樹大招風,樹欲靜而風不止。 宋隱權力太大,而且妨礙到淮西一派利益。 所以淮西一派對宋隱的打壓永遠都不可能停止。 而他們這些宋隱身邊最近的人,遲早有一日會成為被殃及的池魚。 只是他們早有心理準備,如果犧牲自己可以保全宋隱,那么人人都會義不容辭。 況且,這次只是官員上的調動而已,又不是要命的差事。 他們更相信,今日他們受到的任何委屈,他日宋隱一定會替他們百倍千倍的要回來。 朱標看了一眼朝堂上神色各異的眾人,相較于這些朝臣的意見,朱標更在意宋隱的想法。 李善長提議雖然很好,但是朱標也會考慮宋隱的感受。 畢竟這孫志浩是宋隱一手提拔上來,又是宋隱身邊的骨干人員。 “宋大人,對于韓國公的舉薦,你意下如何?” “畢竟鐵軌火車事關重大,而且韓國公的提議也非常不錯,就是不知道宋大人有沒有什么想法?” 朱標看著宋隱開口,此刻完全沒有太子與朝中大臣對話的語氣,反而是商量的語氣。 宋隱知道自己此刻又成為全場焦點,他不慌不忙地開口,“殿下,韓國公話說的確實有幾分道理。” “臣對此并無意見,替朝廷分憂,自然不會在意工作崗位在哪里。” “另外,年關將近,戶部正在著手對官員們的考核事項,六部尚書位置非同小可,需要六部商議,并報內閣討論后才能最終決定。” “如果是我個人意見,我覺得呂永博目前尚沒有能力擔當尚書職位。”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