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要怪只能怪李善長太自不量力,連普通的告老還鄉都能當成向朝廷索取的手段。 而且還如此不客氣,這腦回路簡直超乎常人的認知。 李善長惱羞成怒,“宋隱,別忘了你的身份,老夫可是國公,還輪不到你來對老夫品頭論足。” “再說了,你區區一個尚書,有什么權力制定高貴的勛爵們退休福利?” “大明江山都是這些勛爵們打下來的,瓜分一點良田又算得了什么?” “沒有這些勛爵,哪來的大明?朝廷給他們再多的福利,都是應該的。” 李善長說得義正辭嚴,以一種上位者的高姿態在教宋隱如何做人,不能忘了自己的身份和尊卑有別。 見狀,已經憋了一肚子的朝臣,再也忍不住譏笑起來。 耳邊傳來這些明顯不友好的譏笑聲,李善長皺了皺眉頭。 想當年,他往朝堂上一站,如果他不笑,誰敢笑? 可是現在,竟然落到被朝臣恥笑的地步! 看到這些往日還需要看他臉色行事的朝臣,不再將自己放在眼里。 李善長怒火升騰,心里非常不爽。 他想不到,有天自己會落到如此凄涼的下場。 不過老于謀算的李善長,很快就把如此大辱的悲憤情緒壓下去。 他知道自己必須保持清醒,不能倒下去。 畢竟現在朱元璋還沒有開口,不見得事情就沒有轉圜余地。 事已至此,李善長還奢望自己和淮西勛爵,都能夠功成身退。 所以,李善長現在再難堪,再沒面子,他都必須忍下來。 說了那么多,李善長基本上也把自己對朝廷的要求說出來了。 如果朝廷能夠答應這些要求,那時再根據情況追加都行。 他說了那么多,也是要告訴朱元璋,他們這些老兄弟對朝廷的貢獻無法估量。 即便朱元璋坐上皇位,也不應該忘記他們對朱元璋的扶持之恩。 要知道,當年淮西一派為了幫助朱元璋登上皇位,付出了極大的代價。 就沖著這點,朱元璋都不能忘恩負義地對他趕盡殺絕。 想到此,李善長不再繼續索取,而是看向朱元璋。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