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畢竟淮西一派經營了二十多年,底蘊深厚,在整個大明都遍布了他們的黨羽。 朝會上,朝臣開始匯報這段時間以來各部門的工作進展。 “皇上,各州府資金短缺問題,在戶部調劑和整合下,已經漸漸步入正軌?!? “當務之急,就是各州府官員出現嚴重空缺,若是通過科舉甄選人才,怕是來不及?!? “而且有些州府長期受到淮西一派官員掌控,新官員怕是很難融入當地圈子。” 內閣官員一臉憂色地匯報各地官員短缺的情況。 朱元璋和朱標一聽就明白了。 從大明建國開始,在李善長的運作下,淮西一派官員遍布朝野。 可想而知,受李善長株連被殺的官員不在少數。 遺留下來的各種問題,短時間內根本無法抹除。 又發生官員短缺問題,朱元璋聽后直皺眉頭。 思忖片刻,朱元璋這才開口,“武將不用擔心,軍隊中能人眾多,空缺較容易補上?!? “倒是各州府空缺的官員,可否通過調動調劑一下?” 整個科舉下來,需要幾年時間,自然是來不及了。 而且正如內閣官員擔心的那樣,新人去了淮西一派的地盤,定會被欺壓。 雖然淮西一派已經倒臺,但是多年下來的影響力還在。 搞不好沒有什么官場經驗的新官,還會被腐蝕,淪為這些人的走狗。 大明現在正在經濟上升期,承受不住那么多的動亂。 所以,用人方面,需要慎重考慮。 “皇上,朝廷官員幾乎都是一個蘿卜一個坑,而且近期許多年邁官員也告老還鄉,能替補的都已經進行補缺。” “而且京官和地方官員級別相差太遠,京官若是調任地方,無異于是降級,所以也沒有京官愿意?!? “調劑也需要官員同意,否則帶著情緒上任,終歸不好?!? “更主要的是京官不熟悉地方情況,即使是愿意過去,也需要很長一段時間才能熟悉業務?!? 隨著內閣官員介紹當前局勢,朝堂上許久都無人開口。 朱標當即蹙額,人手不足問題,由來已久。 戶部就別考慮了,整個戶部是朝廷所有部門最重要,也是最忙碌的部門,現在都還缺人手。 吏部官員跟罪犯打交道,顯然不合適。 兵部就更別說了,一群武將打仗還行,治理地方實在是難為他們了。 工部剛剛建起紡織業一條龍建設,工作量也挺大的。 禮部和刑部官員術有術攻,同樣不合適。 考慮了一圈,這也不行那也不合適,可把朱元璋和朱標愁壞了。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