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朱標話落,有些不知底細的朝臣面面相覷,但是齊泰卻跳了出來。 “太子殿下,臣與各部大臣聊起火車站新城建設時,都覺得火車工程耗資巨大,所以應該增加稅收,盡早收回投資。” “再說,新城造福了百姓和商人,他們從中獲益遠遠大于修建新城里朝廷的投入。” “所以,朝廷增加稅收無可非議。” “這樣一來,朝廷不但能快速提升經濟,還可以進行宏觀調控,不會讓商人和百姓一夜暴富,引發各州府商人和百姓矛盾。” “而且他們驟然間暴富,就會不思進取,到頭來只會坐吃山空。” “這樣的情況對大明發展是不利的,所以我和許多大臣都覺得應該提高賦稅額度。” 此話一出,朱標意外地打量了齊泰幾眼。 顯然想不到齊泰竟然會有這么一番見解。 而且齊泰的分析,竟然也有一些大臣聽了都紛紛點頭。 朱標雖然眉頭一皺,最終也點了點頭。 齊泰的話,也有一些道理。 商人百姓如果貧富不均,甚至差距過大的話,確實會引發仇富心理。 而那些暴富的百姓商人,如果再躺平擺爛,豈不是由此帶壞社會風氣。 要知道,整個社會的經濟發展,本身就離不開百姓商人。 如果百姓商人都不思進取了,對大明來說,并不是好事。 甚至還是一大麻煩和損失。 齊泰的話,讓朱標意識到這種可怕的可能性。 百姓商人應該在大明經濟發展起來,跟著過上富裕日子。 而不是讓一部分人一夜暴富,引起各種矛盾。 所以,朱標很重視這種可能性。 “很好,齊泰分析得很有道理。” “只是提高賦稅,就能杜絕這種情況發生嗎?” “社會面是如何看待此事的呢?” “如果沒有調查就下結論,也有可能適得其反,引發新城百姓商人不滿。” 朱標雖然覺得齊泰的分析有幾分道理,但是也沒有大意地當即認可齊泰觀點。 現在的朱標,已經不是當年沒有處事經驗的朱標。 他跟著宋隱學了那么多年,再加上這段時間親自處理國事,也積累了一些不能莽撞的經驗。 并不插手國事,卻坐在龍椅上觀看的朱元璋,看到朱標有此一問,欣慰地笑了。 朱標考慮得如此全面,沒有聽信一面之詞,進步確實很大。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