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大明派系紛爭,跟朱棣的燕國情況并不一樣。 在燕國,朱棣是一國之君。 沒有哪個臣子敢挑他的刺,除非是活膩歪了。 而且燕國的臣子都是他一手提拔上來的,相當于他的左膀右臂。 不像大明臣子,派系繁雜,心思全用在勾心斗角上。 所以朱棣在燕國時,極少受到這種派系紛爭的干擾。 但是現在回到大明來監國,無疑給朱棣出了一道難題。 朱棣不是畏首畏腳的人,主要是大明的臣子,很多人都是朱標的人。 這些人肯定會時刻警惕自己,并反對自己的決策。 但是他又不能將朱標的人給處理了。 那樣一來,無疑是不給朱標面子的,讓朱標下不來臺。 朱元璋看到朱棣陷入沉思,并不急著催他立刻決定。 別看朱元璋在自己的眾多兒子中,最喜歡朱標。 但是朱元璋也不得不承認,這么多兒子最像自己的還是朱棣。 看到朱棣就像是看到年輕時的自己,那時自己也不擅長處理派系爭斗。 事實上,這也是朱元璋對朱棣的考驗。 朱棣在燕國時,他的臣子聽命于他,自然不敢違抗他的決策。 但是大明的臣子卻不會慣著朱棣。 如果胡攪蠻纏,甚至是撒潑耍賴起來,就夠朱棣喝一壺的了。 朱棣也是思考了好一會兒,這才試探性地開口,“父皇,兒臣確實不善于派系斗爭。” “如果父皇同意的話,兒臣想跟宋師商量一下,用實干派官員來壓制別的派系官員。” “這樣處理,也不至于讓大哥太沒面子,更不會把那些反對我的人,逼到狗急跳墻地步。” 聽到朱棣的想法,朱元璋微微頷首。 毫無疑問,朱棣的想法行得通。 實干派官員是朝堂的頂梁柱,如果他們愿意出手對抗,齊泰等人再猖狂,也蹦跶不起來。 況且宋隱和朱棣本就是師生關系,或許愿意幫這個忙。 朱棣見朱元璋沒有反對自己的想法,頓時神色一松,著詢問,“父皇,兒臣有一個請求,不知當講不當講?” “但說無妨!”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