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金磊還在猶豫不決時,這時更高的競價落入金磊他們耳中。 “我出三百萬。” “金大人,再不決定就沒機會。” 史文俊一聽到競價已經高達三百萬,搓著手急壞了。 他只恨自己手中沒有這么多錢,而且他們的負責人是金磊,金磊不松口,他也做不了主。 “三百萬一次!” 這時競價的人喊到三百萬時,片刻都沒有人加價。 負責競拍的內侍已經開始報價。 “三百萬兩次!” 內侍喊完,停頓了片刻,眼見內侍已經將槌子高高舉了起來。 金磊也急了,“三百一十萬!” 這一刻,金磊失去理智般地喊了出來。 根本沒有時間給他細細考慮,他決定豁出去賭一把,像史文俊說的那樣,先把技術買回去再說。 當金磊喊出三百一十萬高價時,站在偏殿內側的宋隱和朱棣會心一笑。 其實,今日這一出戲碼,是宋隱和朱棣布的一個局。 這個冤大頭,他們已經定好了,要由朝鮮使臣來當。 擠了滿滿一屋的那些所謂各州府首富,都是宋隱喊來陪他演戲的。 為的就是把售價抬高。 現場氣氛太熱烈,競價太激烈。 這些都讓急于獲得大棚技術的金磊他們,失去了判斷力。 如果有時間給他們冷靜思考,他們就會發現,他們在朝鮮國建多少個大棚,大明的人又怎么知道他們建了多少? 畢竟朝鮮國不是大明的附屬國,金磊他們回到本土后,朝鮮國就是他們的地盤。 大明的人怎么可能有那本事,潛入朝鮮國各地去看他們建了多少個大棚? 所以說白了,出售大棚技術事實上就是一錘子買賣。 “宋師,你怎么那么篤定,朝鮮使臣他們敢接盤?” 前面高聲競價的那些人,其實都是宋隱找來的托。 如果金磊不入局,不上當,不接盤,豈不是白忙活了? 面對朱棣的疑惑,宋隱笑了笑,“朝鮮使臣不惜千里來到大明,說明他們對我朝的這些技術志在必得。” “否則也不可能特意派了使臣過來。” “而且咱們動用了這么多人造勢,從馬路上開始就給朝鮮使臣他們一種極大的心理壓力。”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