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朱棣并沒有想到挺進朝鮮后,竟然還會有用得著朝鮮語時候,幸好宋隱早有準備。 否則喊話時,一個大明人都沒有,全靠蒙古人,豈不是丟盡了大明的臉? 得知自己要向朝鮮人喊話,被喊過來的十名書生當場點頭。 至于那五名蒙古人,他們是因為各種原因逃出蒙古國,只能依附大明朝,自然也沒有意見。 宋隱把這十五人分成五個小組,每個小組由一名蒙古人和兩名書生組成。 這五個小組分赴各個城門,拿起大喇叭做好喊話準備。 宋隱為此還讓朱棣給每個小組都配備了百人護衛隊,保證他們安全。 不用宋隱交代,朱棣也知道這十名書生重要性。 現在還沒有拿下朝鮮,這十名書生的作用就已經顯露出來。 更別提等拿下朝鮮以后百廢待興,想必那時這十名書生的作用更大。 朱棣自然知道他們重要性。 這場戰爭畢竟不是在大明朝內,隨時隨地都可以從別的州府調用能人支援。 如果沒有這些書生,到時要從大明朝國內把人調到朝鮮,又是一陣折騰。 “還請燕王殿下傳令下去,讓眾將士做好開戰準備。” 宋隱叮囑朱棣,“等咱們開始喊話時,朝鮮王肯定會惱羞成怒,極有可能失去理智,派兵來攻打我們。” “宋師提醒的是。” 朱棣當即傳令,“傳本王令,所有將士進入一級戰備準備。” 朝鮮王觀察了片刻,心里對此時局勢有了一個大概判斷。 他放下心來,轉身正準備回宮。 卻在此時,朝鮮一個哨兵匆忙跑了過來,對朝鮮王稟報,“大王,大明軍隊有動靜。” “什么動靜?” 戰場上,任何一點動靜都讓人草木皆兵。 “回大王,大明軍隊那邊有人向城門這邊過來。” “來了多少人?是整個大軍都出動了嗎?” 朝鮮王有些心慌。 雖說他已經得知大明朝軍隊人數不多,在他看來,不足以構成威脅。 但這畢竟是兩國交戰,容不得馬虎。 跟隨朝鮮王一起過來視察的那些朝鮮官員,也都是一個個臉色難看起來。 “快,把千里眼拿過來。”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