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大軍返程時,帶回三百名倭寇。 照例審訊一番后,被拉去水泥廠當又苦又累的搬運工。 宋隱在朝鮮巡視一個月期間,專屬于大明人身份象征的銘牌也制作好了。 經此統計,得知在開京有大明百姓七萬余人,江華島有一萬四千余人,而延安郡則有三萬余人。 統計下來,在朝鮮的大明人竟然多達十二萬人。 而且每日都有朝鮮其他城池百姓過來打聽,如何才能遷入開京、江華島和延安郡這些屬于大明領土,成為大明人。 其中甚至還有一些是朝鮮勛爵,也愿意放棄朝鮮籍,成為大明人。 對于這些主動成為大明人的朝鮮人,宋隱舉雙手歡迎。 自從剿滅了那股倭寇后,又過了月余,別說是開京和江華島這些大明領土,就是最常受倭寇掠奪的開羅道等朝鮮領土,也都沒有再出現倭寇蹤影。 仿佛一夜間,倭寇已經在朝鮮絕種似的。 朝鮮人難得過上了安心日子。 為此,朝鮮人再看宋隱的目光全變了,敬佩中還多了一抹感激。 宋隱沒有來朝鮮時,明軍勇猛是勇猛,但只是被動防御,發現倭寇打一次,治標不治本。 但是宋隱就不一樣了,找到倭寇藏身之處,并搗毀了倭寇巢穴。 除非在倭寇島那邊再派出新的倭寇出來,才會再有新的險情。 一些朝鮮勛爵也從中看到了宋隱在大明軍隊中分量之重,時不時就會有朝鮮勛爵前來拜訪宋隱。 宋隱一般都不會搭理他們。 隨著藏身在附近倭寇被殲滅,大明人身份銘牌也告一段落,宋隱相對地就閑了下來。 這日,朝鮮勛爵劉項城和高增廣等人,又來拜訪宋隱。 這些朝鮮勛爵對于宋隱心思非常復雜,可以說是又愛又恨。 宋隱向來不喜歡麻煩,聽到有朝鮮勛爵求見,本能地一口拒絕。 只是話才出口,腦海里閃過什么,當即讓侍衛把劉項城和高增廣傳了過來。 讓宋隱改變主意的是,宋隱聽到劉項城和高增廣這兩人名字時,想到聶雨澤曾經向他匯報過有關朝鮮勛爵有金礦銀礦一事,其中劉項城和高增廣就在名單內。 “小人參見宋大人。”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