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所以,即便是面對蹇玉等朝廷大官,朝鮮百姓也毫不怯場。 “蹇公無所不知,朝鮮開京原本將近十萬人口,經過我等治理,現今朝鮮人口已經增長一倍。” “其中,大明官吏、百姓、商賈將近兩萬人,其余將近十八萬人,有五萬為新生兒。” “其中有三萬新生兒是大明人的后代,兩萬新生兒為朝鮮百姓的后代。” “現在所有開京里的人,都以說大明語言,識得大明字為榮。” “至少有三成朝鮮人會寫大明字,七成百姓已經可以用大明話交談。” “至于書籍、服飾、食物等都是從大明運來。” “三成?太不可思議!” 蹇玉聽此滿臉震驚。 “蹇某代表皇上對諸位進行考核,若有夸大,便是欺君!” “即便在大明,讀書識字者,恐怕都不足兩成。” 陸風神情嚴肅且自豪,“蹇公放心,此事做不得假,一查便知。” “但是這怎么可能啊?” 蹇玉仍然不敢相信,忍不住看向孫恪。 孫恪淡淡點頭。 蹇玉驀然瞪大眼睛,“諸位是怎么做到的?” “此事不難!” 陸風一臉驕傲。 蹇玉抽了抽嘴角。 陸風繼續,“皇上還是燕王時,朝鮮王出爾反爾戲弄皇上,皇上攻打開京。” “然后聽從宋大人建議治理朝鮮。” “所有嫁給咱大明將士的朝鮮女人,有特殊待遇,有身份銘牌,贈送大明啟蒙書籍。” “而且最快學會大明話者有獎勵……” “原來如此!” 蹇玉聞言震驚地瞪大眼睛。 “宋大人實乃治國良才!” “那是當然!” 陸風笑著點頭,隨后詫異地看著蹇玉。 吳青藤等其他朝鮮官員,也神色古怪地看著蹇玉。 大明吏部左侍郎,怎么會不知宋大人的才華? 難不成宋大人愈發低調? 蹇玉再次詢問,“朝鮮現在有多少州縣和百姓?每年能收多少稅銀?” 吳青藤對蹇玉拱手,“朝鮮有八十三州、四百五十六縣,去年稅糧兩百三十石,稅銀六百八十萬兩,商稅七十萬兩!” “嘶……這么多?” 蹇玉倒抽一口冷氣。 他雖說不是戶部官員,卻也知道大明稅收情況。 即便是緊鄰著京城的寧國府和太平府,百姓人數不少于朝鮮,但稅糧和稅銀方面竟不及朝鮮五成。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