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北方百姓,給小麥脫殼卻不脫皮。 那樣,雖然糧食增量,可是味道自然沒有玉米面做的饃饃好吃。 “皇上,這么說,北方百姓有了玉米,豈不是一年能收割兩次糧食?” 戶部尚書鄧林海心情激動地詢問。 “是的。” 朱棣點頭。 頓時,大殿內(nèi)一眾藩王和官員,都震驚得議論紛紛。 玉米畝產(chǎn)達到八百多斤,加上小麥,豈不是能達到上千斤糧食? 那么,即便百姓把小麥全部交給朝廷。 玉米都足夠百姓吃一年,甚至還有余糧出售。 “玉米,確實是大明祥瑞!” “皇上,這是江山社稷首功!” “鄧卿所言極是。” 朱棣認可地點頭,“僅是玉米,就足以替大明江山立下千秋偉業(yè)!” “宋大人,此功甚大!” “皇上所言極是。” 文武百官自然點頭附和。 雖說心里極其不情愿,可以此時,也不敢得罪宋隱。 畢竟,按照之前經(jīng)驗,玉米由宋隱負責(zé)培育。 那么玉米種子分配,宋隱話語權(quán)極大,誰都想替自己多爭取一些。 “那么,禮部你們說說,宋隱如此大功,咱應(yīng)如何重賞?” 朱棣意味深長地看著禮部尚書鄧林海。 此話一出,大殿內(nèi)所有人都為之一愣,直覺不對勁。 雖說,禮部尚書掌管禮教,六部當(dāng)中最是清貴。 可是像社稷這樣功勞,況且還是恩賞當(dāng)朝國公,自然得由皇上說個建議,官員們才好上奏。 可現(xiàn)在,什么都不說,就直接詢問? 鄧林海站起來,對朱棣拱手,這才循規(guī)蹈矩地開口。 “玉米對于大明貢獻極大,可造福千萬百姓。” “可是宋大人已經(jīng)貴為國公,要如何厚賞宋大人,需要諸位同僚仔細思量才好。” “宋師已經(jīng)是大明國公了嗎?” 朱棣有些驚愕地點頭。 聞言,文武百官和一眾藩王,忍不住心里腹誹。 真能裝! “宋師已經(jīng)是大明勛爵最高端,無法再封了啊!” 朱棣喃喃自語。 見狀,宋隱忍不住盯著朱棣。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