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有道是物以類聚,人以群分,北京城的居住環境自然也是這個理兒。 比如說像黃家所在的仁壽坊,以及周邊不少其他民坊,就因靠近皇城而多住達官顯貴。 而城西,如鳴玉坊、咸宜坊等處,則多聚居著商人大戶,使得這邊的房價一直以來也是居高不下,甚至還在仁壽坊等處之上。 蓋因這一片區域通著漕河碼頭,貨物上下最是方便,自然就吸引商人在此落腳,漸漸成就規模。 六月十八日上午,頭頂烈日依舊炎炎,但隨著一輛輛裝滿了各種貨物的大車自西直門進入,鳴玉坊周圍也就迅速熱鬧了起來。 各相關商人早早就做了安排,那些等著做工賣力氣的苦力們,更是直接從樹蔭下跑出來,爭著搶著想要攬下一些活計。 可即便是這等力氣活,也不是一般苦力說干就有得干的,也得由一個個押車來的主事們做出安排,或不斷壓低價格,或直接就早安排了人等在自家鋪面附近了。 錦繡會就是做的后者安排,偌大個商會可不光只有一個個綢緞商人,還養著好幾百的幫閑伙計,隨著為首的主事一聲招呼,便有數十名短打扮的壯漢呼啦一下圍上來,把幾十車綢緞貨物快速搬下,運進那邊的庫房。 然后是有條不紊地清點入賬,等做完這些,時間已到中午。 作為帳房的賀輝便夾了墨跡稍干的賬冊,行色匆匆直奔鳴玉坊深處的一座豪宅而去。 這兒正是近日留在京城主持大局的錦繡會三會長祝允同的住處。 這是一座占地七八畝,有著十多進院落組成的巨大宅邸,里邊不但房屋院落眾多,而且還點綴了各種花木亭閣,道路曲折,一個陌生人進入其中沒人帶著,很容易就會迷路。 就算是朝中部堂一級的高官的府邸,與此豪宅一比都顯寒酸。 若是放在百多年前的洪武朝時,這樣逾制僭越的宅邸,其主人恐怕早就被定罪判死了。 但一百多年后的現在,朝廷對這些東西早就睜只眼閉只眼,哪怕是在北京城中,天子腳下,只要你有錢,又打點好了上下關系,自然不是問題。 可即便如此,每當賀輝走在這條熟悉的小徑上,看著那些亭臺樓閣時,心里還是難免嘀咕,這要真有官府上門嚴查,可怎么辦啊? 沒想到這一念頭在今日真就成真。 他還往深處走著呢,后方就有幾個管事神色緊張,腳步匆匆地趕了上來,邊走還問左右:“老爺今日是在錦官閣里辦事么?”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