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與如此商場上的大事相比,只有某個贓官被抄家,等著秋后問斬的判決就根本沒人會去在意了。 這個官員自然就是廖魁了,他的罪名,累加起來,只是抄家秋決都算是便宜他了。何況這次一系列的案件最終被判死刑的也不止他一人,比如刺殺祝允同的刺客,還有其他一些被波及的小人物…… 混雜在如此眾多待斬的名字中,廖魁又怎可能起眼呢? 倒是另一個只是被奪去一切功名,然后被重責五十大板,并發配云南的人犯,才是所有人的焦點所在。 這個人,自然就是由楊廷和親自押進鎮撫司的次子楊惇了。 對此判決,許多人認為輕了,但也有許多人認為是重了。 認為判輕的直言,楊惇才是綁架案等多起兇案的幕后主使,就連刺客都要秋決,他更當罪加一等。 但認為判重的卻提出,楊惇的身份本就不一般,正所謂刑不上大夫,而且他還是楊閣老的兒子,豈能與一般罪人相提并論? 于是,在這個由夏入秋的時節里,京城里等著參加今年會試的舉子們便經常聚集在一起,除了討論四書五經圣人之言外,也就對這一熱點事件進行了自己的闡述和議論,好不熱鬧。 對這些說法,黃鳴卻很不以為然,什么輕啊重的,無非就是上邊君臣的一場博弈與妥協罷了。 顯然此時的嘉靖還不想和楊廷和徹底撕破臉,所以關于正德被毒殺一事,終究是不敢揭發出來的。 但是,這也讓他掌握了一枚相當重的籌碼,從而第一次在兩人間的博弈中,占到了一點上風。 “如果楊惇一直在外躲藏,那楊廷和身上就一直存在污點,時間拖下去,對他的影響可就太大了。所以他必須盡快結束這場官司,縱然再不情愿,也只能把兒子交出來!”黃鳴替不明其中深意的戚長風稍作解釋。 “公子的意思是,這么一來,他楊廷和不但不會被人指摘,反而會贏得個大義滅親的好名聲?” “對。但是,即便這樣,對他的傷害依然不輕。” 見對方不甚明白,黃鳴又解釋道:“那些被問罪離京或降職的官員,他們原先的位置,楊廷和只能讓出來,交給朝中其他大佬,又或是皇上來決定了。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