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然后在離開京城后不久,黃鳴就明白了那句老話說得多有道理——在家千日好,出門一時難。 尤其是在這么個冬季趕路,就更為艱難,雖然他盤纏豐厚,還有戚長風等四五人陪伴服侍著一路同行。 因為河面凍結,水流短缺,本來打算好的一路坐船,沿著運河南下直達浙江的想法徹底落了空。 所以最后只能選擇走陸路,以車馬趕路。如此,一路上的風塵和顛簸辛苦可要比坐船多得多了。 幾百年前的道路,哪怕走的是官道,其難行處也不是后世四通八達的各種公路和鐵路能比的。 這一路走來,當真是跋山涉水,翻山越嶺,幾經周折與風險,甚至在黃河邊時,還幾次遇到過剪徑的強盜。 好在有戚長風,再加上黃通和黃達二人也頗有些武藝,幾場風波都是有驚無險,安然讓他們一路過了長江。 也是在這一路之上,讓黃鳴學到了很多。 思想和見識上,讓他終于知道這個大明朝遠沒有之前所見般那么的美好。 身在北京城,尤其是交往的都是官宦豪商,哪怕是徐慶之,黃秉昆等人,說著似乎家事艱難,手頭拮據,但其實也完全是人上人的存在了。 至少這些人完全不用為生計犯愁,甚至還能有錢風花雪月,吃喝玩樂。 可這時真正的底層百姓,卻連想吃飽穿暖都成了奢求。 黃鳴一路南下走來,所見所聞,都是某地百姓因這個冬季寒冷而凍餓死傷,地方官府也好,當地士紳也罷,對他們完全不加理會。 有時在官道邊上的野外,都能看到一些凍死或餓死的尸體。 而這,還是如今天下還算太平的時節,如果是碰上亂世,那真就會出現如古詩中所描繪的“白骨露於野,千里無雞鳴”般的場景了。 一開始看到這般景象時,黃鳴心里也是大受觸動,很不好受。 但隨著一路所見過多,他也就慢慢接受這樣的事實了。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