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此后一周,一切都很平靜。 顧驁每天上課,就顧自己學英語。 晚上回家之后,老爹每晚挑燈苦逼,對付他那份給中央特派員看的技術方案報告。偶爾也會讓顧驁出出主意,整理一下文案。 畢竟老爹這些年來只會干活,讓他寫技術方案,甚至是論文,那是搞不定的。 顧驁當然要搭把手了,反正他前世這么多年書讀下來,論文好歹也寫過,行文總比老爹這種初中生好得多,技術背景也是他比較了解。 日子過得清苦而平淡。 不是糙米飯就是食堂里的實心饅頭,以及沒什么油水的蔬菜。 顧驁剛穿越之初,還以為老爹是因為一個人要養(yǎng)兩個子女,所以錢不夠花。 但觀察了一陣子之后,他發(fā)現(xiàn)不是這樣的。 那天老爹跟秦廠長談事情的時候,抽的就是大前門。 能抽得起好幾毛一包大前門的人,怎么會缺錢? 這個時代,城里最低的兼職工資,是8塊錢一個月(每天只要工作三四個小時)——比如有些高中生,下午放學后去市里幾個游泳池兼職救生員;或者去交警隊報名、到公交車上當反扒隊(抓小偷),都是8塊。 只要是全職工,哪怕是學徒工和協(xié)警,最低都是16塊起步,轉正后24塊起。再往上每8塊一級、4塊半級,按手藝和年限、表現(xiàn)加薪。 社會上大部分30來歲的家庭主力掙錢者,也就三四十塊一個月。 而顧驁的老爹是八級鉗工,還兼了廠里的技術科科長,所以有120塊工資,都抵得上別家3個人了。 而且,顧驁覺得自家人口多,只是他習慣了21世紀所導致的錯覺。 真跟社會上橫向對比一下,其實并不多。生三四個孩子的家庭大有人在,一樣得靠幾十塊錢養(yǎng)活。 所以,顧家兩年沒肉吃,完全不是錢不夠,而是票不夠。 計劃經(jīng)濟下,緊缺的東西都要憑票。 這才導致了老爹買東西盡挑好的買——反正一個月就5包香煙的票,錢多出來也沒東西可買,所以要抽就抽大前門。 一輛鳳凰牌自行車相當于別人半年的工資,但顧驁卻能騎著老爹的自行車,每月去給姐姐送一罐肉——這已經(jīng)相當于30年后,開著帕薩特給人送“餓了么”。 這幾天與父親的溝通中,顧驁也漸漸回想起:在母親沒跟家人“劃清界限”前,其實是挺會“投機倒把”操持家務的。 母親總能拿著錢、向沒錢的街坊鄰居換來各種票,或者去黑市上買到高價肉。 只可惜后來顧家成了驚弓之鳥,唯恐被人說思想覺悟不高,老爹才好幾年都沒敢去黑市買肉,就怕被人看見抓住把柄。 …… “得想個辦法,把家里的錢變成肉吃才好。用不了幾年人民幣購買力就得貶值了吧,這點小錢不花了改善生活,存著也是浪費。” 又是一天放學,回家一邊看書一邊等著吃晚飯的顧驁,如是想著。 便在此時,大雜院的門開了,“嘭”地一聲,還挺響。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