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橘哥兒又高興起來。 杏杏原本那沉甸甸的小布兜換給了橘哥兒,她拿了原本屬于橘哥兒的小布兜,高高興興的表示:“好棒!杏杏還能撿好多!” 橘哥兒別過臉去,不說話了。 杏杏又撅著小屁股撿麥穗去了。 橘哥兒忍不住仰天長嘆,他為了這個家,付出了太多。 結(jié)果不到一刻鐘,杏杏又把小布兜裝的差不多滿了,橘哥兒跟在杏杏身邊,目瞪口呆的看她撿了一根又一根。 橘哥兒想起之前,他每每跟杏杏出去撿野菜,杏杏也總是撿的又快又好。 他心里忍不住泛起了嘀咕。 難道杏杏是有點(diǎn)天賦在撿東西上? 橘哥兒出神想著事,杏杏全神貫注的撿著地里的麥穗,誰也沒留意,自家地里不知何時多了幾個外村來的小孩。 他們手里各拖著一個長長的麻袋,顯然是那種到處去旁人地里撿拾別人漏下糧食的。 ——實(shí)際上,這幾年,大家恨不得掘地三尺找吃食,又哪里會漏下什么糧食? 不過,今年灌漿的關(guān)鍵時期下了雨,附近的小溪也又重新續(xù)流,大大緩解了干旱,這地里糧食收成比前幾年最起碼多了三成——地里哪怕被人撿過,可能也會偶爾有漏下的一星半點(diǎn)。 農(nóng)人們知道日子的艱難,這種自家已經(jīng)撿過一兩次的地,旁人再去撿那些零星半點(diǎn)的,他們通常會睜一只眼閉一只眼。 總得給那些真正艱難的人,留點(diǎn)活路。 不過,也有些人家,自己日子過的不難,卻依舊會讓自家小孩去別人地里撿別人的糧食。 他們通常不好意思在自個兒村干這事,便讓自家小孩去外村地里去撿。 旁人一看是小孩,多半也不會說什么。 眼下出現(xiàn)在杏杏他們地里的,便是這樣幾個外村小孩。 他們這一路撿了不少,收獲頗豐,從北莽溝那邊一路撿過來,麻袋里已經(jīng)有了不少麥穗。 只是,他們在喻家地里找的那一片,恰好杏杏已經(jīng)撿過了——別看杏杏年紀(jì)小,她做事仔細(xì)認(rèn)真,又一心想幫家里的忙,撿的那叫一個細(xì)致。 這些外村小孩在喻家地里找了半畝地,都沒找到一個漏下的麥穗。 其中一人看了眼不遠(yuǎn)處拾了滿滿兩布兜的杏杏跟橘哥兒,眼神一亮。 他指給了同伙看。 幾人互相對視一眼,很快便做出了決定。 年紀(jì)最大的那個,已經(jīng)有十一二歲,他生得人高馬大的,拖著麻袋走向杏杏跟橘哥兒。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