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零五章 準備剛一波-《萬歷駕到》
第(3/3)頁
當然了,文臣們也都知道,皇上想打,攔是不太好攔的。
但是阻止皇上御駕親征是可以的,因為不打,勛貴們也不會同意,沒見皇上都把臨淮侯李言恭給叫上了,說起李言恭,這也是一個傳奇人物。
祖上是大明的開國功臣李文忠,李文忠明太祖朱元璋的外甥。是朱元璋的名將、謀臣,明朝開國第三功臣。李文忠十二歲時,母親曹國長公主就去世了。
父親李貞帶著他輾轉亂軍之中,多次瀕臨死亡。二年之后才在滁州見到舅舅朱元璋。朱元璋見到李文忠,十分喜愛,便將他收為養子,跟隨自己姓朱。
十九歲時,李文忠以舍人的身份率領親軍,隨軍支援池州,擊敗天完軍,驍勇善戰為諸將之首。朱元璋對李文忠十分寵信,常派他監軍隨將領出征。
李文忠轉戰沙場,官至榮祿大夫、浙江行省平章事,復姓李。
明朝建立后,李文忠多次領兵出塞征討元軍殘余勢力,戰功顯赫,獲封曹國公。
洪武十七年,李文忠病逝,追封岐陽王,謚“武靖”,配享太廟,肖像掛在功臣廟里,位次第三。
這樣一位功臣,自然是大明重臣,地位絕對不會比英國公定國公差,甚至還強很多。事實上也是如此,曹國公的爵位在大明也是赫赫有名的。
當然了,二代曹國公掩蓋了李文忠的名聲,因為二代曹國公叫做李景隆。
建文元年,燕王朱棣起兵靖難,在真定大敗長興侯耿炳文。黃子澄向建文帝推薦李景隆,建議讓他接替耿炳文。八月,建文帝任命李景隆為大將軍。
讓他率五十萬大軍北伐,并親自在江邊餞行,行“捧轂推輪”之禮,賜“便宜行事”之權。結果先后在鄭村壩、白溝河被燕軍擊敗,喪師數十萬,以致攻守形勢逆轉,最終被奪職召回。
事實上說李景隆是燕王朱棣的臥底,朱翊鈞都相信。
因為后面還發生了一件事情,那就是建文四年,燕軍打過長江,直逼南京,建文帝憂懼不已。方孝孺再次上疏,請誅李景隆。
建文帝不準,反而命李景隆與兵部尚書茹瑺、都督王佐到燕軍營地請和,表示愿意劃江而治,被朱棣拒絕。不久,燕軍兵至金川門。
李景隆與谷王朱橞開門投降,迎燕軍入城,南京陷落。
打輸了也就算了,還沒氣節,這樣的人要是能被朱棣看上就怪了,只不過為了拉攏降臣,安定人心,朱棣把李景隆捧得很高。
燕王朱棣即皇帝位,是為明成祖。李景隆因有“默相事機之功”,被授為奉天輔運推誠宣力武臣、特進光祿大夫、左柱國,加封太子太師,并增歲祿一千石。
當時,朝廷每議大事,李景隆都位于班列之首。
當然了,在那里站著當擺設的可能性更大,永樂二年,周王朱橚上疏揭發李景隆,稱他在建文年間曾“至邸受賂”。
刑部尚書鄭賜也彈劾李景隆“包藏禍心,蓄養亡命,謀為不軌”。
明成祖不予追究,后來,成國公朱能、吏部尚書蹇義、六科給事中張信等大臣再次彈劾李景隆,稱他與弟弟李增枝陰謀叛逆。
明成祖遂削去李景隆的功臣勛號,不許他上朝面君,以國公之爵賦閑在家。
不久,禮部尚書李至剛上疏奏道:“李景隆在家中接受家人跪拜,如君臣之禮,大逆不道。李增枝多立莊田,蓄養數百奴仆,意懷叵測。”
明成祖遂褫奪李景隆的爵位,將他與李增枝以及妻、子數十人一同軟禁于家中,并抄沒其家產。李景隆曾絕食十日,但卻始終未死,至永樂末年方才去世。
李家自此也就沒落了,流落到了南京,日子過的很慘。
只不過李家也是有狠人的,正統年間,朝廷允許李家重啟門第,到了弘治年間,李璇為南京錦衣衛世指揮使,奮斗了兩代之后,嘉靖十一年詔封為臨淮侯。
后面兩代也得到了重用,屢典軍府,提督操江,佩平蠻將軍印,鎮湖廣。
傳到這一代臨淮侯李言恭這里,守備南京,入督京營,累加少保。
臨淮侯的兒子李喜朝,畢業于皇家講武堂,是學宮的老人,參加過西北對瓦剌之戰,是軍方新鷹派的領軍人物之一。
臨淮侯也會主戰派之一,李喜朝豪言建功以血祖罪。馬上封侯,光耀門楣,拿回李家的公國爵位。這一次皇上把臨淮侯召進宮參加廷議,這意思再明顯不過了。
第(3/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剑河县|
余姚市|
吉木萨尔县|
普兰店市|
四川省|
台湾省|
舟山市|
宜昌市|
娄底市|
玉溪市|
奇台县|
甘泉县|
新乡市|
桂林市|
息烽县|
区。|
祁连县|
榆中县|
富平县|
兰西县|
临汾市|
兰州市|
南平市|
扎兰屯市|
丹东市|
清水县|
桂阳县|
饶河县|
南宫市|
来凤县|
旅游|
永兴县|
泽普县|
富阳市|
沙雅县|
大宁县|
丰县|
赫章县|
新源县|
称多县|
沙湾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