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東沛末年,古太平道發動了黃巾大起義,“黃天”擊敗了“蒼天”,是為蒼天已死,黃天當立。 三國亂戰,使得中原陸沉。 再然后,鼎盛的大齊朝廷再次遇到了“蒼天”,花費無數代價將“蒼天”封印,仍舊損失了半州之地,大齊朝廷也由盛而衰,燕趙之地的藩鎮選擇叛亂,元氣大傷的大齊朝廷再也無力鎮壓叛亂。 道門今日所面對的“蒼天”,本質上并未掙脫封印,只是從封印縫隙中滲透出部分力量,所以道門才能將其重新封印,這與大齊朝廷面對的完全脫困而出的“蒼天”不可同日而語。 更不必說還有“長生天”,雖然不曾直接降臨,但一直暗中操縱西域的局勢,間接影響了西域佛門和薩滿教。 一言概之,域外天魔無小事。 那么秦權殊也要面臨一個選擇。是為了目的不擇手段,哪管南大陸天崩地裂?還是從大局出發,暫時摒棄前嫌,幫齊玄素一把? 最終秦權殊哪個都沒有選,既沒有在這個時候拖齊玄素的后腿,也沒有在這個時候幫齊玄素一把,而是選擇自保優先。 這倒不是秦權殊優柔寡斷,左右為難。恰恰是他深思熟慮的結果。 此時背刺齊玄素,需要阿普切配合,可阿普切會相信他嗎?而且此等反復無常之舉,實在有損信譽。 齊玄素沒做大掌教之前就知道信譽的重要性,這些年來從不輕易許諾,可一旦許諾就要盡力做到。不久前齊玄素親自招降地肺山,降者如云,便是信得過大掌教的承諾,如果齊玄素反復無常,出爾反爾,朝令夕改,到了這種時候,別人不免要犯嘀咕。 齊玄素這個晚輩都明白的道理,秦權殊做了這么多年的皇帝,不會不懂。 秦權殊立志要做人皇,雖說信譽建立的意義是為了在某個關鍵時刻毀掉它,以此來換取巨大的利益,但洛水盟誓“珠玉在前”,秦權殊還是要考慮身后名。 若是幫助齊玄素,格局上去了,但秦權殊多少是有心無力,三個準一劫仙人中,就數他傷得最重,哪怕有“傳國璽”的龍氣溫養,也好不了多少。 在這種情況下,還要逞強,很可能把自己搭進去。秦權殊一死,整個秦李聯盟便再無取勝的可能,多年謀劃徹底毀于一旦,這是秦權殊萬萬不能接受的。 所以秦權殊在幾經斟酌之后,決定兩不相幫,就此抽身。 從眼下的局勢來看,雙方的注意力都被域外天魔吸引,無暇他顧,正是最好的脫身時機。 想到這里,秦權殊不再猶豫,當即尋找到一個機會,動用“趕山鞭”,直接將自己挪移出去。 只是這一走,也意味著秦權殊的謀劃失敗了一半。之所以輸了一半,是因為齊玄素還有個爛攤子,只有齊玄素把這個爛攤子收拾利索了,秦權殊才算徹底輸了。如果齊玄素沒能收拾爛攤子,導致西道門不能出兵,那么便算秦權殊贏了。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