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蘇元載雖然不是慈航一脈,但玄圣致力于打破門戶之見,凡道門之人無不可學,又有慈航真人親自教導,蘇元載所學劍道自然也是“慈航普度劍典”,只見他悠悠吐出一口濁氣,剎那間塵俗盡消,面帶三分矜持慈悲笑意,寶相莊嚴,威嚴自生,暗合佛門菩薩之妙義。 張無恨則是另外一個極端,除了太陰真君法身,她還專門學了徐祖版本的“太陰十三劍”,戾氣大作,雙手一分,十指刺入身側虛空之中,兩只手掌好似憑空消失一般,收回之時,十指的指尖從虛空中抽出十道細細的陰火長劍,雙手一揮,向蘇元載周身刺來。 仙人三劫之中的第二劫便是陰火,只是陰火也有強弱之分,張無恨此時所用的陰火較之天劫中的陰火,無疑是小巫見大巫,不過對于仙人以下之人而言,還是厲害非常,觸之即死,碰之即亡。 蘇元載凝立不動,巍然如山岳,直到陰火長劍行將及身之際,手中“妙法蓮華”似慢實快,當空畫個了一個圓圈,又生道門太極妙義,慈航一脈號稱佛道雙修并非妄言。 那十道陰火長劍竟隨他劍勢所動,被強行改變去勢,然后一個大圈尚未完全畫完,“妙法蓮華”又是一挺,徑直朝張無恨直刺過來。 張無恨心中一驚,立時將“劍心太玄意”施展開來,十道陰火長劍隨之變化,吞吐不定,似曲而伸,變幻莫測。蘇元載沉著應對,改用“慈航普度劍典”中的“大悲定光劍”,潑灑出漫天劍光,將張無恨的攻勢悉數攔下。 兩人所用劍訣同屬道門頂尖劍訣,自身修為又都是偽仙階段,只見二人越斗越快,張無恨身如鬼魅,拖曳出無數難分真假的殘影,十劍隨著十指變化莫測,無窮不定,留下道道黑色火焰痕跡。而蘇元載的劍法招式卻是章法森嚴,縱然此時已經快到讓人看不出清楚,仍是有跡可循。 “大悲定光劍”的劍法路數只有七十二招,在如此快的出劍速度之下,必然會不斷重復劍招,可就算如此,張無恨竟是占不到多少便宜,因為蘇元載的劍招已然到了以簡馭繁的境界,任憑張無恨如何變化,蘇元載始終都是以不變應萬變,難分勝負。 較之兩人,齊玄素雖然同樣是偽仙階段的修為,真要動手也未必弱于兩人,但的確可以歸類為不會用劍之人。齊玄素的自我剖析很準確,不會用劍,會一點刀,拳法還算嫻熟,不過也無法與皇甫極相提并論。齊玄素所學很雜,覺醒了大巫神通之后,就更側重于神通。 若是單純比劍,齊玄素絕難與兩人相拼。 及至后來,兩人的身形已經快到肉眼難以看清的地步,漫天劍氣四散潑灑,攪碎云氣無數,只見得兩人時隱時現,漸漸難分彼此。 忽然間,張無恨一聲斷喝,手中的十道陰火長劍潰散,繼而化作一束陰風,飄飄渺渺,縈繞成劍,長短不定,長時如蛟龍,短時如游魚,縱橫不定,變化莫測,將二人重重纏繞,形影莫辨。 蘇元載緊接著發出一聲長嘯,似是放聲高歌,正所謂彈劍而歌,此時不能彈劍,便以高歌代替,同樣可以施展“大慈雷音劍”。 一瞬之間,云開霧散,撥云見日。兩人重新現出身形,遙遙對峙。 蘇元載手中“妙法蓮華”斜指下方,身周金燈只剩下九盞。張無恨的法身越發暗沉,身后一輪明月浮現。 相較于蘇元載和張無恨的你來我往,招數分明,慈航真人與蕭菩薩的交手就要晦澀詭異許多。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