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頁 “齊玄素,時無英雄,使豎子成名。你也配做大掌教,看來道門的氣數,合該盡了。” 姚令再也沒有往日身為地師時的從容風范,一方面是因為失去了權力地位,且已經被逼到了懸崖邊上,往好聽了說是敗軍之帥,往難聽了說就是落水之犬。另一方面還是因為地師受到天魔影響,性情大變,她又不擇手段胡亂補救,縫合太多之后,到底哪個才是真正的自己已經很難說了。 人心若海,波譎云詭,世情似雨,轉瞬即變。無論是在姚月燕面前委曲求全的姚令,還是在七娘面前盛氣凌人的姚令,無論是過去的從容地師,還是如今的半個瘋子,都是姚令,又都不是姚令。 從姚令吞噬天魔之子的那一刻開始,姚令就再也沒有回頭路了。 這當然很可悲,不過也是自找的。 齊玄素道:“氣數盡或不盡,恐怕你說了不算,只要把你們這些道門叛逆悉數鏟除,那么我道門仍舊能如日中天?!?br> 姚令仰天長笑:“齊玄素,你不過僥幸得了玄圣留下的傳承,如今也敢代表道門了?!?br> 齊玄素道:“這不正是拜你所賜嗎?若沒有你苦心孤詣地謀劃,豈有我這個不滿四十歲的大掌教?” 姚令大約是真瘋了,竟然直接說道:“大掌教之位本就是我的?!?br> 齊玄素淡然道:“太上道祖有言:人之所惡,惟孤寡不轂,而王公以為稱,故物或損之而益,或益之而損。你作為曾經的副掌教大真人,難道連這點道理都不懂嗎?” 這句話出自太上道祖五千言,翻譯成大白話的意思是:人們普遍不喜歡孤寡無能的狀態,君主們卻偏偏要稱孤道寡,以示謙遜。這意味著萬事萬物的發展變化往往出乎人們的預料,減損可能帶來增益,增益也可能導致減損。 姚令拿到越多,結果失去越多。 齊玄素失去越多,結果得到越多。 齊玄素接著說道:“你為了一己之私,發動宮變,暗算七代大掌教,禍亂玉京,挑起三道內戰,又暗中挾持于我,以圖挾八代而令道門,你好在幕后垂簾,還自比明空武后,待到時機成熟,便要取而代之,最終改朝換代,乃至千秋萬代。其用心不可謂不險惡,實乃道門近二百年來第一罪人。 “姚令,你熟讀太上道祖的五千言,應知:‘人之所教,我亦教之。強梁者不得其死,吾將以為教父?!雷嬲佌伣陶d在前,你視而不見聽而不聞,一意孤行,自取滅亡,如此便是太上道祖也救不得你。 “今日,大軍既至,誅罰必申。 “你豈不聞魔高一尺道高一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