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頁 張氣寒說道:“西線那邊大掌教剛剛離京不久,許多情況還不熟悉,再加上西線久無戰事,準備也未必充分,肯定不能第一時間發兵。東線這邊倒是情況熟悉,也準備充分,士氣正旺,無奈要直面秦李聯軍的精銳,需要把握時機,同樣不好輕動。我認為,在這個時候,我們要當仁不讓。” 澹臺震霄問道:“張大真人的意思是立刻發動進攻?” 張氣寒道:“雖然我和澹臺大真人是首次合作,但新羅不過三萬左右的地方部隊,而我們是十五萬精銳大軍,陸、海、空三軍齊備,以多擊寡,又占了先手的優勢,我認為應該沒有太大問題。” 澹臺震霄又望向老殷先生。 不是這位曾經的西道門之主沒有主見,也不是沒有魄力,而是他初來乍到,不好獨斷專行。 畢竟殷老資歷深輩分大,又是大掌教的近臣,張氣寒同為副掌教大真人,更是本地的地主。雖然澹臺震霄是掌軍大真人,但也要注意團結道友,若是三個老道友鬧得失和,既不利于開展工作,也不利于推進戰事,最終一地雞毛,誰都討不到好。 不氣盛不叫年輕人,可三人都是老人家了,沒有那么大的氣性,更懂得相忍為國的道理。 老殷先生道:“我也這么認為。磨合也好,整合也罷,最好的辦法還是以戰代練,新羅國又是個軟柿子,正好拿來練手。當然了,我主要負責后勤,大掌教說得很明白,由掌軍大真人負責軍事指揮,可相機決斷,所以這個決心還得澹臺道兄來下。” 張氣寒這個副掌軍大真人也點頭贊同道:“正是如此。” 聞聽此言,澹臺震霄直接下了決斷:“既然如此,那我以掌軍大真人的名義正式下達命令,明日辰時,我軍自對馬島發兵,跨過新羅海峽,奪取新羅港口東萊府。”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