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圣廷與蒸汽福音的關系,有些類似于中央朝廷和地方藩鎮的關系,讓地方藩鎮推翻中央朝廷取而代之,他沒那個本事,可讓中央朝廷消滅地方藩鎮,成本太高,風險太大,于是就變成了現在這種關系。 以道門的力量體系來說,蒸汽福音有三位仙人級別的存在,一位牧首、一位樞機主教、一位隱修院的院長,在正常情況下,只有兩位仙人常駐北大陸,與南大陸的西道門持平。雖然南大陸還有古神之流,但圣廷也有使徒,在圣廷剛剛來到新大陸的時候,使徒們就與本地古神進行了一場神戰,大獲全勝,那種萬物競發的境界猶在眼前,而且古神居于神國之中,很難直接介入人間爭斗,倒是不足為慮。 不過這不意味著爆發全面戰事之后,蒸汽福音會孤立無援,圣廷必然會馳援。圣廷與蒸汽福音的確存在矛盾,雙方也爆發過沖突,是為了爭奪北大陸的主導權,最終蒸汽福音勝出了,福音部與裁判部結仇,但蒸汽福音沒把圣廷勢力趕出去,更多是高層的變動,西大陸和北大陸仍舊往來密切,圣廷在新大陸仍舊有著巨大的利益。 可如果讓西道門和塔萬廷奪取了新大陸,那就什么利益都沒有了。不管怎么說,蒸汽福音也是圣廷,不管怎么爭,不管落到誰的手里,北大陸還是姓“圣”,還在無上意志的光輝照耀之下。換成西道門,那就改姓了,變成太上道祖的光輝,所以圣廷必然不會無動于衷。 正常情況下,雙方勢均力敵,西道門不可能突襲圣約克。 只是事情正在發生變化,早在鳳麟洲戰事爆發之前,尼德蘭、伊比亞、盧恩三國就局勢緊張,拖延了幾年之后,終于開戰。擁有奧法議會和蒸汽福音支持的盧恩國占據了優勢,盧恩國的國王一直對圣廷持抵觸態度,為了維持平衡,不讓盧恩國一家獨大,圣廷要么直接下場支持另外兩家,要么強令停戰。因為道門的存在,教宗不得不選擇了第二條路,蒸汽福音的牧首要支持盧恩國,自然不能缺席這場樞機會議。 這終于導致了北大陸進入暫時的防務空虛狀態。 西道門的原定計劃并非進攻圣約克,而是圣弗朗西斯科,不過在得知牧首離開的消息之后,皇甫極臨時改變了計劃,當然要聽從宮老的意見,一擊就走,不能久留,但更改了目標,直取圣約克。 總之,在各種變故之下,圣弗朗西斯科的許多人都躲過一劫,有人躲過了福音部的清洗,有人躲過了西道門的突襲。 受傷的只有圣約克。 事實上,齊玄素還在無意中幫了皇甫極一個忙,那就是調虎離山。 蒸汽福音高層可以不理會下城區的爆炸,因為那里都是些陰水溝里的老鼠,只要大局無礙,下城區的工廠沒有受到波及,不影響生產,便無所謂了。蒸汽福音也可不理會海上的飛艇墜毀,因為那是市議會的事情。只要市議會不主動求援,也可以當做不知道。 可是這次不能再無動于衷了。 墜毀的飛艇屬于福音部,死的人也是來自福音部,這都是自己人。 這就是打蒸汽福音的臉面,必須要有個說法。 所以在出事之后,樞機主教離開了圣約克,親自來到事發現場。 齊玄素再晚走一步,就要被這位樞機主教堵個正著。 這也是齊玄素直接殺人了事的原因之一,廢話幾句都有些冒險,根本來不及搜魂或是把人帶走。 這無形中給皇甫極創造了機會,某種程度上起到了聲東擊西的作用。 既然是一擊就走,那么選擇的目標就很重要了。 皇甫極對下城區沒什么興趣,那里都是些可悲的奴隸,他還沒墮落到要通過殺戮奴隸來彰顯武功。他對中城區同樣興趣不大,這里還是有不少平民的,理由同上。 要干就干大的。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