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頁 一朝之初,吏治清明,沒有一事不用心,沒有一人不賣力,只因那時艱難困苦,只有從萬死中覓取一生。既而漸漸好轉了,也就漸漸怠惰了,少數變為多數,繼而怠惰成風,雖有大力,無法扭轉,并且難以補救。又為功業欲所驅使,黨同伐異,到人才漸見竭蹶、艱于應付的時候,形勢便復雜起來了。 這是一個客觀存在的事實,如果只是一味做大餅,而忽視了內部的問題,更大的大餅只會加速腐化和墮落,當年的金帳汗國又如何?最終還不是分崩離析?這就是前車之鑒。二百年的道門,在清明奮進之初,尚且無法完全、徹底同化從大齊時代就開始向中原學習的鳳麟洲,又如何敢說二百年后的道門如何? 最終誰也說服不了誰,又因為大敵在側,圣廷內訌的前車之鑒不遠,不好自家先行內斗,所以這個問題就被擱置。道門內部的共識是,等到趕走了圣廷,或者西道門真正回歸了道門,再來討論這個問題不遲。 當然,如果塔萬廷主動要求進入道門體系,不損道德大義,不為日后留下隱患。道門也不會拒絕,可以封庫庫爾坎一個真君,享受香火,也是道門神靈,大家都好。 不過道門內部對于塔萬廷的態度,也進一步加劇了塔萬廷內部的復雜形勢。 因為道門的態度,塔萬廷和西道門內部又衍生出兩派觀點。 一派主張全面擁抱道門,成為道門體系下的一分子,西道門方面表現為愿意回歸道門。另一派主張保持自主獨立性,與道門只是朋友關系,西道門方面表現為不愿意徹底回歸道門,保持現狀。 這兩派人的成分不好以簡單的所屬帝國或者家族來區分。就拿宮家和澹臺家來說,雙方在權力劃分上涇渭分明,可在一些意見想法上,可能就沒有家族的界限了,一部分宮家成員和一部分澹臺家成員認為要回歸道門,另一部分宮家成員和另一部分澹臺家成員則認為要保持現狀。 這才是真正的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關鍵道門那邊還沒有一個明確態度。 面對如此復雜的局勢,齊玄素想要居中調和,豈是一個“難”字了得。 epzww.com 3366xs.com 80wx.com xsxs.cc yjxs.cc 3jwx.com 8pzw.com xiaohongshu.cc kanshuba.cc hmxsw.com 7cct.com biquhe.com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