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林蕭沉默了。 嗯…… 這種感覺,要怎么說才好呢? 就像是前世上學時,被小學班主任說是帶過最差的一個班級。 結果到了初中,又被班主任給了同樣的評價。 既視感太濃重,以至于這些話一出現,師尊的感覺立刻就體現了出來。 你們搖光圣地,都是這么帶小孩的? 那豈不是說他天生就是當師尊的料! 林蕭忽然反應過來。 對啊! 雖然自已這邊的結果不太對,但既然經過了搖光圣地的檢驗,就一定有可取之處。 同樣說明了這么帶孩子,是沒有問題的。 已知沒有問題的條件有幾個來著? 樣貌方面是一個。 給弟子好東西是一個。 有很多年輕的師尊也算一個。 最后,是在言語上親近一些,讓徒兒感到溫暖和信任,也算是其中一種。 稍稍回顧,林蕭撓了撓頭。 “教導的對象不一樣,但模式總是殊途同歸……” 畢竟。 仔細想想,這些事都很正常。 要說擺個臭臉,或者丟本經書就不管不顧,只教修行不教行世之術,才是沒有師德的體現! “刨除心中的偏……經驗論,就先這樣看下去吧。” 這一看就是半天。 這些時間里,林蕭不斷在圣地中更改著方位,觀察每一對不同師徒之間的相處模式。 在大多數身為師尊的人身上,他都能看到自已的影子。 但也有部分,教導徒兒的方式略有不同。 比方說,有一個看上去五十多歲,但保養極好的婦人,非常和藹可親。 對待自已的三名弟子,就像是奶奶一樣進行著接觸。 不但可以進行身體上的接觸,還能坐在懷里,像是講故事一樣教導經書上的內容。 其他年紀比較大的弟子,也像是長大后的孩子,自覺分擔著生活的重擔。 明明婦人一身氣息強橫十足,已有王者威勢,但卻無需頭疼資源之事。 幾乎過不了多久,小徒兒需要的丹藥就由其他弟子帶回來了。 而且, 在尊重師尊這方面,也用略有不同的,像是對待長輩的方式好好執行著。 林蕭看了許久,從中得到了許多的啟發。 弟子不是永遠都只能是弟子,但長幼可以永遠是長幼。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