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文尋鵬被詢問,抬頭就看到太孫正望著自己,想了想,先點評一下趙旭:“從這事來看,首輔還真是一心為公。” “首輔出生趙氏,二代事魏,祖趙經官居提督,因國事而殉死,父趙苞官居侍郎,亡而不仕。” “幼就熟讀經書,并且多留心政事,對衙門利弊深知,太祖劍削群雄,還都稱帝,首開科舉,因是父祖盡是魏官,而不得貢試。” “太祖知曉,笑曰,父祖盡事魏, 可謂忠, 今天命革鼎, 亦能忠我大鄭矣!” “年三十三歲的趙旭得以貢試,并且中得進士,授為翰林院庶吉士,太祖召之問事,頗得稱許,不久升任檢討,入值御書房,久持講握,簡任機密,并且以慶武十一年,調吏部左侍郎。” “太祖駕崩,今上同樣重用趙旭,命趙旭兼學士銜,以后一路晉升,最終位至首輔。” “可謂受二代皇帝厚恩。” “小的說,在首輔看來,人貴在善終,蓋棺才能論定,一旦行差錯步,留下的不僅僅是遺憾,更于青史令名有損。” “首輔會站出來,應是不愿皇上先明后暗,老來糊涂,落得一個糟糕的身后名,更不愿同室操戈,皇室成員為此血流成河。” “蜀王和齊王的勢力,本在主公成太孫后消沉了幾日,結果上次出了七步詩一事,齊蜀二王的勢力,就已在死灰復燃。” “要是這樣下去,非釀成大亂不可,或太祖百戰創得基業,就此敗壞,這是誰也不愿意看到的事。所以首輔才會順水推舟,支持我們。” “要不然,以為小伎倆,人家就真看不破?” “可無疑此舉,卻惡了皇帝,怕老來反而有禍,所以才說,首輔還真是一心為公。” 蘇子籍聽了點首,有些嘆息:“你說的,雖不全中,也十之八九了,此人真是良臣,可惜的是,皇上未必會納他這片忠貞。” 野道人聽了,也是佩服,暗暗嘆息一下,卻正容說著:“雖說這樣,可我之英雄,敵之賊寇,我之賊寇,敵之英雄,主公動心感慨,乃是良心,卻萬萬不可婦人之仁。” “況且,箭在弦上,已不得不發了。” “你說的是,我也知曉,唉……”蘇子籍同樣頜首,就在這時,牛車已行出了皇宮附近,前面已是稍偏僻一些的街道,雖人來人往,但因不是鬧市,平時經過時,并不覺得多么喧鬧。 可在這時,外面響起了嘈雜的人聲,仿佛有成百上千人在嘶吼,在爭吵。 “這些人是……”蘇子籍掀開車簾一角,向外看去。 就見從牛車旁經過了大群人,人聲洶涌,人人都在喊著。 仔細一看,這可不是烏合之眾,而是一大群舉人,口中所喊仔細去聽,也能聽清一些內容。 “我們恭請朝廷查清舞弊,還我清白!”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