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而他王芬,身據冀州這光武龍興之地,可披甲之兵有百萬之眾,又得眾人擁戴,正該順天承命,誅滅閹黨,匡扶社稷! 只待那昏君一到,他便率兵殺出,與那些朝中義士們一同里應外合,逼昏君退位! 至于那個朝廷派來的天使,根本不足為慮。 此乃歷史上真實發生,并記錄在史書中的實事。 現在他們又沒有真的謀反,朝廷天使想來看就看唄,有什么大不了的。 哪一次的士林集會上大家不罵閹黨?不噴昏君? 閹黨禍國,天下苦那昏君久矣。 天使想要去查證,那就由他去吧。 不過嘛,拋開上帝視角,回到當時的時代背景下,只能說類似這樣的事情在歷史長河中其實是非常多的。 在科學與理性主義的光輝到來之前,人們普遍都處在迷信與蒙昧之中。 普通的百姓甚至可能因一句流言乃至夢境就突然深信自己有帝王之資,扯旗造反最后讓全家整村都摸不著腦袋。 比如那廣為流傳的金刀讖緯和某地的龍氣之說就挑動了數不盡的人為之赴死送命。 普通百姓如此,那些學富五車的學者們也不遑多讓,他們對天地異象等更是抱著深刻的敬畏。 這王芬便是如此之人了。 他飽讀經書,以圣賢之言約束自身,沉醉于眾人的贊美與吹捧,看不見腳下的大地。 而正所謂物以類聚,人以群分,應王芬邀請來到此地的賓客幾乎都是和他一樣的名士。 這些抱著經書長大的學者們天真的相信,世界是非黑即白,自己乃是正義必勝。 這便是他們與袁紹,曹操等出身官宦世家者最大的區別,這些人對政治斗爭的復雜性完全沒有一點認識,自顧自的沉浸在他們為自己打造的夢想世界中。 這些人可以如此,但那許攸和周旌卻無法像其他人一般心安理得。 且不說許攸身為曹操和袁紹的同窗,苦于黨錮之禍,浸淫朝政密謀十余年,便是那周旌身為沛國豪杰,也是見多了刀光劍影和爾虞我詐。 然而卻沒有什么卵用。 夜色漸深,大堂內的燈火逐漸黯淡,許攸和周旌相視無言,他們知道王芬已經下定決心,再多說也無濟于事。 于是,他們紛紛告辭離開,私下里卻仍在商討著如何應對即將到來的變故。 “子遠,王芬非成事之人,我等需早做謀劃爾!”周旌臉色鐵青。 你王芬是名滿天下的大儒,那關內侯蘇曜聽說卻也是個威震并州的豪杰呀。 如今他持天子節親自前來,必定是有所圖謀。 周旌擔心這個變數會打亂他們的苦心謀劃,甚至給他們帶來滅頂之災。 “周兄所言甚是。”許攸也是黑著臉點頭。 王芬此人如此表現,怪不得那那袁本初和曹孟德都不來幫手。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