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他當然沒有什么詔書了。 蘇曜只要到了這么一根節杖。 他那一路上所宣稱的圣旨全部都是虛張聲勢罷了。 不過沒有詔書,也并不代表他在胡來,因為持節本身就代表了身份。 節杖本身即是信物,它代表皇帝的身份,凡持有節的使臣,就代表皇帝親臨。 可行使如持節分封諸侯、持節收捕罪犯、持節鎮壓起兵叛亂、持節出使外國及持節簽約議和等事。 而皇帝給蘇曜節杖的目的也很明確,他的任務就是徹查王芬謀反一事,若查明其有意反叛,便在五日內將其帶回。 可顯然,眼下不管是皇帝也好,還是蘇曜也罷,他們都忘記了,在冀州北邊,現在還有一個僭越登基的偽帝。 這一下子,就讓蘇曜持節的真實性產生了危機。 這便是僭越稱帝,私造錢幣官印等,對朝廷正統性的巨大打擊。 此方勢力每存在多一日,朝廷的威望和對地方的控制便弱一分。 畢竟,這個時代又沒有人臉識別,雙方影響力的爭奪非常的激烈。 且說回當下,面對眼下的狀況,張郃硬著頭皮: “無詔無符.恕張某難以從命。” 僵持。 張郃及其所部數百名戰士們拒絕放下武器。 這一幕,甚至開始向那些已經跪地投降者產生了影響。 不少人悄悄的撿起武器又站了起來。 張郃的堅定,重新賦予了他們勇氣。 正當蘇曜眉頭一挑,正自衡量要不要辣手摧英,斬殺張郃控制局面時 ——“虎符在此!” 城池方向,徐晃疾馳而來,舉手大喝。 原來,與對這些軍隊調度等規則毫不上心的蘇曜不同。 在蘇曜先行出發后,為防萬一,深知這些軍隊規則的徐晃與呂布便立即控制刺史府,迫那王芬交出虎符兵權,并由徐晃加急送來。 “虎符在此——爾等冀州軍全體聽從關內侯調令!” 聽到這話,張郃松了口氣,心說總算等到了。 正所謂空口無憑。 虎符,在秦漢及以前便是中央授予臣屬兵權和調發軍隊的憑證信物。 其銅制、虎形、分左右兩半,有子母口可以相合。 右符留存中央,左符在將領之手,若派人前往調動軍隊,就需帶上右符,持符驗合,軍將才能聽命而動。 在未來,曹操赤壁兵敗后,諸葛亮就憑著趙云俘獲守將奪來的虎符,兵不血刃的拿下了荊州三城。 而眼下這個虎符,正是黃巾亂后,各地軍權擴張,刺史府為應對當地盜匪和迫在眉睫的偽帝叛軍,得以長期保有的調兵印信。 張郃見來人能從城內出,還帶來虎符,心知唯一的可能便是這冀州刺史真的完蛋了。 有虎符,又有朝廷節杖,這才是真正的名正言順。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