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這個兒子為了怕劉協再被宦官和皇后殺害,親手把那個幼子送到了自己的宮廷里養育。 同時,也為了摒除張讓等十常仕對皇帝的威脅,從太后宮中調來小黃門蹇碩,這些年不斷的加大蹇碩的權力。 終于,在如今,由蹇碩完全拿下軍權后,劉宏才感到自己終于可以呼吸兩口新鮮的空氣了。 “母后可知兒臣何故要一意孤行,執意北巡祭祖嗎?”劉宏嘆了口氣。 “皇帝不是思念乃父,想要向他告喜?” “若只是如此,兒臣又何故帶上母后和協兒呢,讓那皇后和辯兒留京呢?” 是的,這次北巡,皇帝帶了太后,劉協以及萬年公主。 而劉辯和何皇后則被名正言順的留京監國。 但,董太后藩妃出身,不是什么世家女子,對政治的敏感性完全不了解。 此番聽皇帝說的云里霧里,還是不甚明了。 只見皇帝輕嘆一聲,拉起母親的手,說道: “兒臣有立協兒之意,此番便是要給世人一個信號。” “什么?!”董太后大吃一驚。 秋風習習。 沐浴在夕陽中的小亭內,董太后震驚的望著皇帝,一時間竟無言以對。 她沒想,這個一向把自己封閉在西園的兒子,現在居然會跟他明明白白的講述這些身后的事情,她既難過又高興。 但,不得不說,在皇孫被送來時,董太后便有過這樣的期待。 甚至,這兩年她也不時的向這個皇兒表達過此意。 劉協當為太子! 但皇帝一直都沒有同意。 如今突然聽皇帝如此明確地說出,倒著實讓她感到驚喜又意外。 緊接著,她就聽劉宏繼續說: “這些年,兒臣其實也一直在暗中觀察協兒。 母后把他養育的很好,協兒聰明、機智、有決斷力,將來定能成為一個有道之君。 而辯兒雖然年長,但性格懦弱輕佻,易受他人影響,又有那么一位蛇蝎一樣的母親,兒臣擔心他將來無法承擔起這份重任。” 董太后點了點頭。 作為一個女人,他很清楚,那何皇后,絕非是一個能母儀天下的女人。 若是未來讓何皇后有了大權,那天下必然大亂! 不過立協兒當太子 這兩年因為這個皇兒一直不同意,她其實也有在觀察形勢。 即便是對政治敏感不佳的她也逐漸看明白,理解了皇帝之前的猶豫,這簡直是困難重重啊: “協兒年幼.又非嫡子且大內和外庭那些人.” 皇帝挑眉看著太后。 太后臉上掛面了猶豫的擔憂。 這讓劉宏有些無語,一直催著讓他立劉協的是這個母親,但真的他下定了決心,怎地母親又想要退縮了? 于是劉宏搖了搖頭,雙手握著母親的手,目光堅定: “母后,兒臣并非想要馬上就想要立太子。 協兒雖然年幼,但總會長大的,咱們還有時間。 朕這一次,便是先要給世人一個明確的信號,讓世人看到我對他的重視和期望。 同時,留下辯兒和皇后在京中,也是想讓他們明白,皇位并不會理所當然地屬于他們。 這大寶之位,咱們的協兒也是可以一爭的!” 董太后聽后,心情復雜難以言表。她既為孫子的未來感到欣喜,也為皇室內部的爭斗感到擔憂。 劉協由她一把帶大,不管是從利益上,還從母子和祖孫的情義上,她都非常支持皇帝的決定。 但是聽到皇帝如此鄭重的與她言說此事,太后的心還是不由得飄回了二十年前。 那時他這位年幼的兒子剛剛繼位,她也隨著一路進宮,在那換屆之后,兩宮之中爆發的血案。 宦官們那時扶持自己,與竇太后及時任大將軍的竇武和太傅陳蕃爆發激烈沖突。 最終權傾天下的的竇武和陳蕃等人慘遭族滅,竇太后也徙到南宮云臺居住,不久憂郁而死。 那血流成河的慘狀到現在回想起來都讓董太后不寒而栗 如今皇帝一番話把她又拉回到了那一幕前,董太后深吸了一口氣: “皇帝既然有此心意,為人母的,我自然會支持你。 太子之事乃是國本,稍有不慎就會引發朝野劇烈的動蕩。 且協兒年幼喪母,連個娘家的幫手都沒有,只靠咱們娘倆,拿什么去和內外庭的那些人精去斗呀?!? “母后所言極是” 劉宏點了點頭,堅定道: “故此,兒臣才需為他盡快鋪平道路。” “此次祭祖便也勢在必行!” 劉宏看向遠方金色的夕陽,緩緩道: “今次兒臣令蹇碩掌西園兵權又封董重驃騎將軍,想的便是讓他們內分張讓等宦官之權,外制何進等外臣之勢,保天下平安” “然則他們忠心可嘉,到底卻是不通兵事,想要影響外兵怕是極難,若有京外有亂,卻還非要依靠大將軍和那些世家們不可?!? “但,真是巧了.” 劉宏輕笑了一聲: “這關內侯蘇曜,卻是橫空出世,打得勝仗又非大將軍門人豈不是天賜良將?”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