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沒有在美麗的幻想中沉浸太久,衛明趕忙猛地甩了甩頭,把這種膨脹的想法甩出去:
“且不說我遼東事物初定,諸事未了,此刻回京,只怕鞭長莫及,反受其亂?!?
“就說這番除國高句麗,功過便在兩可之間?!?
“這可是我大漢世祖親封的王國??!“
”其王受制權臣,我等若只是撥亂反正,更立新君那自然可說有功?!?
“但是貿然除國,毀其社稷,恐怕是師出無名,要惹來朝野非議的。”
“如今陛下若如傳聞所說正值病重,那現今掌權的張讓與何進等人不治咱們的罪就算是他們要臉了,至于讓君侯回京?那根本不可能啊。”
衛明的話提醒了眾人,高句麗除國這一決策,雖然在軍事上取得了勝利,但在政治上卻可能引發一連串復雜的問題。
這也是他這次匆匆趕來的原因。
對于這次沒有一個謀士隨軍的事情,衛明現在是悔恨之極啊。
真是見鬼了。
當初說好的只是教育下高句麗,推翻莫離支明臨達野,怎么打著打著蘇君侯就打成滅國之戰了?
高句麗近兩百年國祚,沒個合適的理由,這不是授人以柄么?
堂堂大漢朝廷,對治下屬國說除就除,豈不是讓眾小弟離心?
一時間,數道眼神聚焦在蘇曜身上。
雖然沒人說話,但是大家的意見都很明顯。
蘇君侯啊蘇君侯,您這行事著實孟浪了些呀。
“若是君侯真想借機回京,這高句麗除國之事,要不,咱們再議一下?”
“再議?無需再議!”
蘇曜脫口而出:
“除國高句麗,事關遼東長治久安?!?
“再說,我除國之命早已通令全軍,豈可朝令夕改?”
蘇曜的語氣堅定而有力,不容置疑,他環視四周,目光落在荀彧身上,繼續道:
“至于該如何名正言順回京一事,文若既然提出,想來不會是無的放矢,我說的對否?”
荀彧眼中露出贊許的目光。
心說這個蘇君侯能夠如此迅猛的從草莽列公侯,果然并非只是一介只會蠻勇的武夫。
荀彧正了正神色,拱手曰:
“蘇君侯謬贊了?!?
“在下起初也并無必然之把握,然而待見了君侯后卻才放下心來。”
蘇曜繃著臉心里卻撇了撇嘴。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