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最終,四月下旬,比歷史上晚了十余日,劉宏最終還是沒能逃掉死亡的命運,駕崩于北宮之中。 而圍繞皇帝的駕崩,宦官與何進也展開了首次的交鋒。 “皇帝今日晏駕,各位覺得這新君該立誰才好?” 北宮的暗室之內,十常侍們齊聚一堂。 第一時間確認皇帝咽氣后,他們沒有通知任何人,而是封鎖了現場,不要說外庭,就連太后和皇后都不知劉宏駕崩。 下一任皇帝的人選,自當由他們指定: “這還有什么好討論的?” 蹇碩眉頭一皺,對眾人道: “先帝喜歡劉協,咱們當然應該立劉協為帝!” “可我記得張常侍和郭常侍是中意那長子劉辯?” 趙忠看向張讓與郭勝二人。 郭勝閉目不語,而張讓則輕哼冷笑一句: “此一時,彼一時也。” “昔日先帝想拉那姓蘇的扶持劉協,若讓他得逞,我等怕是沒好果子吃。” “但如今那小子即便命硬沒有命喪魚腹也是顧之不及。” “自當滿足先帝心意才是。” 張讓話音一落,不少人都點頭贊同,唯有郭勝發言反對: “劉辯乃是大將軍的侄兒,我等若不立他,那大將軍豈能善罷甘休啊?” “何進,不過一介屠戶爾。” 在眾位常侍面前,蹇碩小聲但卻意志堅定的握拳道: “他承蒙君恩,驟居高位,卻不思報效圣上,反而利欲熏心,以私家門戶計較,一意阻撓陛下的決議。” “今,我有陛下遺詔和董太后懿旨,速召那屠戶入宮,殺之以奉皇子協登大寶!” 這位執掌兵權的大宦官此刻發言,頓時讓所有反對之聲都閉了嘴。 就這樣,在皇帝駕崩的夜晚,張讓等十常侍與蹇碩統一立場,決定展開行動。 這當然不止是因為皇帝遺詔,劉宏更寵愛劉協的緣故。 更多的,還是在這政治格局大洗牌的關鍵時候,他們不愿再與那大將軍共同分享權力了。 而且,年僅七歲的劉協顯然比已經十四歲的劉辯更好控制。 不得不說,他們的算盤打得非常精明。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