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文鰩魚,又名燕鰩魚、飛魚。魚身鳥翅,白頭紅嘴,身上有蒼色斑紋,常在夜間飛翔,有預(yù)示豐收之兆,是一種代表豐收吉祥的民間瑞獸。” 蕭令月道:“這不是北秦的民間傳說吧?” 北秦的水資源并不豐富,對魚類的傳說自然也不多。 正所謂靠山吃山,靠水吃水。 一般從各地的民間風(fēng)俗里,就能看出當(dāng)?shù)氐沫h(huán)境和風(fēng)貌。 戰(zhàn)北寒冷聲道:“文鰩魚的傳說,一般是在靠海的地方比較多見,像這樣把圖案刻在物品上,作為象征物的做法,本王只在一個(gè)地方見過。” “哪里?”蕭令月好奇地問道。 “東齊。”戰(zhàn)北寒冷冷說道,“七國之中,只有東齊的國土最為特殊,一半是陸地,一半是海島,國內(nèi)百姓大多以鍛造、采礦、出海為生,耕地面積稀少。” 蕭令月恍然大悟:“難怪我看這東西眼熟” 她終于想起來了。 以前在南燕的時(shí)候,她就沒少見過從東齊那邊運(yùn)輸過來的商品。 因?yàn)閲镰h(huán)境的緣故,東齊是七國之中擁有最多海貨商品的國家,像是海魚、海藻、海底珍珠、珊瑚之類的名貴東西,品質(zhì)最好的都來自東齊。 海貨和鐵器,是東齊最顯眼的兩張名片。 其他國家的人,只要一提到名貴海貨,或者最精良的兵器盔甲,都會(huì)自然而然的想到東齊。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