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韓旸廷的回憶: 我這個人從小孤僻,不茍言笑,不愛與人交往,若是在別的家庭里面長大,我可能會被認定為怪小孩。 但是我爺爸和我媽媽并不這樣覺得,他們尊重我,覺得每個人都應該有不同的性格,我這樣也沒有什么不好。 我從小喜歡一個人關在房間里面看書,五歲看完了《安徒生童話》、《格林童話》,還自學了計算機。到七歲的時候,這些東西在我眼中已經是小兒科了。 后來我去了m國讀書,同時,我爺爺見我頭腦靈活,就經常和我討論商業上的事。 19歲,我修完了大學的所有課程,順利拿到學位證,然后我回到了國內。 在我很小的時候,爺爺就跟我說過,我將來是要繼承公司的,否則公司就會被二房那邊的人奪走。 在國外的這些年,我認清了一個社會生存法則,那就是:適者生存,強者才能享受更好的物質條件。 同時,我發現我家里很有錢,有錢到我這一生都不用為了錢發愁,我哪怕什么都不做,也依然過得不比普通人差。 但是,普通人的人生,總是伴著各種各樣的困難和選擇,而我,從來沒有因為選擇的問題而發過愁。 如果我喜歡a,又喜歡b,那么,a和b我都要。 如果你很有錢,并且很低調,那么,你會得到所有人的尊重,沒有人會質疑你住不得住得起八星級的酒店,沒有人會質疑你能不能買得起限量級的跑車。 所以,我回去接管了公司,打算把家族企業繼續擴大。 19歲的我意氣風發,斗志昂揚,我做了融資公司,一國內很多企業家希望得到我的投資,讓他們的項目得以開展。 我當時只針對項目,不針對人。 覺得有前景的項目,我會毫不猶豫地投資,有些項目我覺得還不成熟,便會考量一二,并且將同樣的項目做對比,選擇我認為最合適的。 當然,我的性格以及我的不善言辭,總會有一些人誤會。 我以為只要我板著臉,別人就知道我是拒絕。 但是,對于一些野心蓬勃的人來說,我板著臉,他們只會覺得我在猶豫,并不是讓他們放棄。 后來我才知道,我的行為造成了一些悲劇。 我的下屬告訴我,有一個小企業老板因為我的方案變更,跳樓了。 當時我不以為意,商場如戰場,總有一些人受不了壓力而放棄自己的。 不久之后,下屬又告訴我,那個每天在外面等我的老板,今天高血壓犯了,怕是以后再也醒不過來了。 也就是從那一刻開始,我才開始直視自己的問題。 我從小不喜歡與人交談過多,唯一的幾個朋友聚在一起的時候,也都是他們在說話,我偶爾才會接話,但是我的朋友懂我,即使我不說話,他們都知道我心里面在想什么,比如凌風和磊子。 可是,其他人不同。 比如在大學的數學課上,導師一定要我把解題的過程寫下來,不能只寫答案。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