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涌鍛不是城,而是一條地形頗為復雜的山路,這一片地帶,被當地百姓命名涌鍛,涌是因為這里一旦遇到下雨天,地面就會泥濘得像河床的淤泥。 又因這里的山都是銹鐵色,所以被命名涌鍛。 之所以用趕這個字,是因京城離這里,就是騎馬也至少需要二十日,直接將行程壓縮了一半。 重要的是,行過涌鍛,抬眼了望,便能遠遠的瞧見翁城。 余南卿離開京城的時候是只身一人,不過現在…… “王爺,不如咱們在此休息片刻,跑了這么久,馬也要累了?!? 說話的,正是從大牢被放出來的呂策忠。 依舊是花白的頭發,因長期受刑的緣故,他面容消瘦,臉上與脖子都還留著新舊交錯的痕跡,聲音也沙啞得不成樣子。 比蘇挽煙第一見時,似乎還要老上一些。 唯一不同的,是他神情已毫無悲戚可言,取而代之的是精神振奮。 呂策忠從來沒想過,他這輩子還能從大牢活著出來。 因為被關了數年之久,也被審了數年之久,所以從前他身上那股獨有的莽氣,此時已經收斂了許多。 如今渾濁的眸眼間,更多的是沉著。 本來,余南卿的指令是,讓他留在京城養一段時間再來與他匯合。 可呂策忠知道余南卿離京后,牽著一匹馬緊趕慢趕的,竟追上了余南卿的步伐。 京城是吃人不吐骨頭的地方,元和帝害他們死傷那么多弟兄,對呂策忠而言,在京城多待一天,簡直比死還難受。 余南卿不想停,但考慮到呂策忠身上還有傷,還是應了。 呂策忠其實也不是熬不住,只是他心疼馬。 從京城出來到現在,只有短短十日,就跑死了三匹馬,加上呂策忠騎的,足足廢了六匹。 在呂策忠看來,那馬可是好伙伴,余南卿不知道心疼,倒心疼死他了。 這會前不著村后不著店,趕路的時候余南卿也不吃也不喝,三天才休息那么一小會兒,呂策忠怕這馬一會兒又給他折騰死了。 呂策忠剛下馬,他就憐惜的給馬兒順毛,輕拍著馬背。 馬兒也確實是累了,呼哧呼哧的喘著氣。 反倒是余南卿,精神頭比馬還足,不過片刻的功夫,幾個輕點之間已經躍上崖頂,迎風站在邊緣向遠處眺望。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