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但張云也沒閑著,他打開了地圖頁,仔細研究著過去一個月來偵察兵們翻山越嶺點亮的小王村周邊的詳細情況。 前文說過,小王村地處昔陽縣西南側劉家鎮地區,已經接近和順馬坊交界地帶。周圍群山峻嶺,地形復雜,山勢雖然說不上陡峭,可到處都是堅固的山石,十分適合建設坑道工事和山體內部工廠。 建國后為準備第三次世界大戰而建立的三線工廠,很多都是山體內部工廠。這種工廠不僅能夠在預防轟炸的同時生產軍工產品,還能藏兵藏民藏糧,是抗日戰場上非常適合八路軍的軍工廠建設方式,除了成本太高外沒毛病! 唯二的問題是,用什么工具挖,以及在哪里挖? 山體內部挖空建設的工程量絕對是巨大的,需要專業的挖掘工具及大量鋼筋混凝土立柱的支撐;而軍工廠的選址更加復雜,必須綜合考慮周邊鐵礦、煤礦、水源以及防衛等事宜,要盡可能靠近原產地的同時,還要兼顧防守便利。 幸好,這些問題張云都已經找到了答案。 工具問題比較好解決,過去張云積累了大量作坊用機械、鬼子卡車,這次攻擊李家莊據點還“繳獲”了部分修路機械和汽油、柴油、水泥、鋼鐵等,完全可以調換升級的方式,通過“特殊采購渠道”套現到駐地,用機械挖掘并使用工字鋼框架支撐,相信進度會很快。 軍工廠選在小王村附近也沒問題,昔陽、和順、壽陽等地都是煤鐵資源豐富的地區,而小王村又臨近小河,山泉也多,水源也不缺,同時這里山形復雜,群眾工作扎實,易守難攻。 張云打算把小王村后山兩三公里的最高山作為主體建設兵工廠,周邊幾座山同時開展坑道、兵營、炮臺等建設,用10個月時間完成建設,組成駐地的核心防御圈。 建設這樣的大型工程,需要專業的設備,大量的人力、資金、物資等,但是一旦建成,就可以從容應對鬼子的進攻和包圍。 …… 第二天早上,張云召集了軍工專家們,詢問他們的意向,沒出意料的都同意留了下來。 仔細聊過才知道,這些軍工專家以三位歲數較大的車間主任為主,分別姓李、羅、楊。他們三人身份不簡單,都是1920年太原兵工廠初建就被請來的高級職工,分別做到了炸藥廠、炮彈廠和引信廠的車間主任。要不是三位專家年齡太大,說不定早就被閻錫山接走了。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