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在張云和獨立支隊的干部們正在部署開展大采購工作時,晉察冀根據地反圍攻戰斗已經掀開了帷幕。 1938年9月20日起,日軍為實現“南取廣州、中攻武漢、北圍五臺”的作戰計劃,在華北集中第26、第109、第110師團和獨立混成第2、第4旅團等部共5萬余人,以分進合擊戰術,對以五臺山為中心的晉察冀抗日根據地實施多路圍攻。 面對嚴峻的形勢,按照晉察冀軍區司令部部署,各部隊采取以廣泛的游擊戰阻擊、消耗和疲憊日軍,并尋機殲敵的戰略。 經過一年多的迅猛發展,晉察冀軍區已經擁有了數萬的兵力,但因為大部分兵力都分布在冀中、冀北,反而北岳地區兵力并不多。同時,各部隊因發展太快,造成武器配置非常不足(僅三分之一的戰士有槍,且很多槍的膛線已經磨平),很多戰士們不得不拿著大刀、紅纓槍去迎戰敵人。 但幸好,晉察冀根據地早早有了自己的修械所,可以自產一部分黑火藥手榴彈,讓戰士們已經熟悉了如何利用手榴彈對抗敵人。而張云提供的20萬顆手榴彈,也被軍分區提前下發給了主力及民兵部隊,成為了晉察冀根據地軍民反圍攻的利器,讓戰士們如虎添翼! …… 五臺山附近彎曲陡峭的山路上,趴在山石后觀察山下鬼子的年輕民兵問著旁邊的民兵連長:“連長,鬼子這么多,我們這一戰怎么打呀?” 連長同樣一邊觀察著鬼子一邊說道:“咱們這點人怎么跟鬼子硬拼,之前營長不是說了嗎,咱們要以游擊戰消耗敵人。看到鬼子偵察部隊沒有,咱們專門打他們!” 說罷,他稍稍低下頭,躲過了鬼子偵察部隊的視線。 現在的鬼子也精了,在山區行軍時不會大搖大擺的排隊前進,一般會有一到兩支偵察部隊,在左右兩側的山上先行偵察,以便提前發現埋伏的八路軍大部隊。 當然,這樣行軍速度就會慢下來,為根據地軍民從容撤退留下了充足時間。同時這樣的安排也為小部隊作戰提供了方便,畢竟僅有七八人或者十幾人的偵察部隊,更容易被游擊隊埋伏。 現在山下的鬼子就是這樣安排的,兩側山坡上各有一個由4個鬼子和4個偽軍組成的偵察小隊,其中靠近游擊隊所在一側的鬼子偽軍已經逐漸接近了游擊隊所在。 鬼子偽軍畢竟都是初次來到這里的山區,對地形很不熟悉,山石嶙峋下哪能發現有心隱藏的游擊隊。這不,游擊隊連長專門帶著15個人藏到了石縫里,而鬼子偵察部隊已經接近了卻硬是沒有發現。 看到日偽軍偵察部隊已經接近自己30米范圍內,游擊隊連長和旁邊的隊員們紛紛從腰間手榴彈袋取出來一枚“云煙造”手榴彈。大家擼了一下鐵環,扣緊了外置破片,然后打開后面的鬼子偵查隊扔去。 剛剛扔出去,剛才的小戰士提起自己的梭槍(紅纓槍)就要向前沖,被連長一把抓住。 “轟”、“轟”……劇烈的爆炸聲從山石后面不斷傳來。 這時候連長才舉著駁殼槍,帶著其他戰士們跨過了山石,向著鬼子偵察小隊方向沖去。 之前他們使用自制的黑火藥手榴彈,16顆手榴彈砸過去也就炸死炸傷三四個日偽軍,甚至有可能一個都炸不著。所以戰士們才會習慣扔出這么多手榴彈,并接著就往敵人那里沖。 但這一次情況大不一樣,等他們翻過山石沖向敵人時才發現,山石后面的8個日偽軍都已經倒在了地上,大部分人被密集的彈片直接擊斃,僅有一兩個人還在抽搐著,但也是彌留之際的樣子。 “乖乖,這手榴彈威力賊大啊,竟然把鬼子都炸死了!”小戰士興奮地說道。 連長卻很冷靜的舉著槍說道:“還愣著干什么,趕緊撿槍和子彈去,抓緊撤!” 戰士們如夢初醒,興奮的走過去從尸體上扒拉下步槍和子彈帶、子彈盒、手榴彈等,正還想仔細翻翻口袋,頭頂已經飛過了子彈。這是山下的日軍聽到爆炸聲后,發現了被伏擊的偵察小隊和游擊隊員,并向著這邊進行射擊。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