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近代歷史上,抗日戰爭和抗美援朝戰爭,是我們直接對陣國外軍隊的兩次大戰。 而我軍打滿了全場。 很多人都很奇怪,為什么明明聯合**比鬼子強那么多,抗美援朝時我軍卻連續發動了五次戰役,取得了不俗的戰績,但抗日戰場上我軍卻僅僅主動發起了百團大戰,還是破襲作戰為主。 但后世軍迷們早早就有了答案。 因為火力強度(武器裝備)不同。 建國后通過整理國民政府和鬼子留下的工廠、礦場、武器裝備等,國內部隊的火力強度已經是八路軍時期的數十倍。發動五次戰役時,志愿軍的武器裝備雖然遠弱于聯合**的裝備水平,但是夜戰條件下已經可以有效殺傷敵人。 更難得是,志愿軍消耗的子彈、炮彈甚至大炮,國內是可以自行制造的。雖然也僅僅能制造日式火炮和炮彈,但是像九二式步兵炮、四一式山炮、九四式山炮及炮彈至少可以得到部分補充,更不用說子彈等消耗品。 于是入朝后志愿軍可以采取穿插作戰、伏擊以及最常用的夜戰等方式,對整營、整團、甚至整師的聯合**形成局部火力優勢,進而實現作戰目標。 但抗戰期間則不同。 八路軍的武器裝備基本靠繳獲及土法自制,武器質量差、彈藥補充慢甚至沒有補充,抗戰八年來八路軍從來沒有形成過對鬼子的火力優勢。 雖然有些身管炮,但是炮彈打一發少一發,更別說飛機大炮等武器了,甚至子彈都不能實現有效補給。 不能大打,不然越打越窮,越打越弱。 什么樣的武器裝備,就會決定部隊采取什么樣的戰術。 于是張云就想試一試,如果給了平原上的大旅長志愿軍入朝時的火力裝備,會不會有些驚喜。 之所以張云不自己去試一試,那自然是因為沒有信心。 在沒有制空權、且敵人機動迅速的情況下,哪怕暫時有了局部火力優勢,也必須充分考慮敵人各處援兵、考慮戰況地形等等,可以說十分考驗微操,張云自認沒有這樣的水平。 但大旅長作為戰術達人,說不定可以創造奇跡。 …… 冀南地區邯鄲市肥鄉縣某處小院子里,386旅旅部。 “旅長,張云同志急電!”旅部周參謀長手里拿著電報利落的走了進來,說道:“張云同志看到我們這里反掃蕩比較困難,給我們增援來了!” “另外,張云還專門幫你愛人捎來了信,就在來援的物資里。” “哦,”穿著皮夾克的大旅長快步走了過來,拿起電報看了起來。 張云的電報不算長,核心內容就兩個。 第一是知道軍分區司令正在開展反掃蕩工作,軍分區特意提供部分物資支持司令工作,包括反坦克炮、九四式山炮、蘇制重機槍以及沖鋒槍、電臺等,并重點介紹了鋁熱燃燒盒。 這種小型鋁熱燃燒盒可以在5秒鐘之內燒融鐵軌(會釋放強光,需要細心遮擋),如果此時拿硬物一砸,就可以斷掉一段鐵軌,短時間內截斷鐵路運輸。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