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考慮到敵人兵力較多,且攜帶有大量火炮,炮兵陣地很可能面臨敵人密集的反炮兵火力,炮團此次直接放棄了射程較近的82毫米迫擊炮,而是攜帶了72門九四式山炮和108門120毫米迫擊炮。 其中,九四式山炮放置在后方6公里處,僅負責對敵人進行火力襲擾及對山頭敵人的攻擊(山炮彈道較直,如果不在山頂直瞄射擊,會因為山體遮擋導致射界較窄); 120毫米迫擊炮則是直接前出到步兵部隊后方幾百米處,依托曲線彈道,對敵人宿營的山村和反斜面陣地等進行攻擊。 另有民兵部隊負責組織此次前來的支前群眾有序運輸炮彈。 炮團團長王大川,作為跟隨張云許久的老人,已是久經戰陣,具有豐富的炮戰經驗,對鬼子入列的各類火炮也極為熟悉。 他清楚認識到,鬼子攜帶的九一式榴彈炮和九四式山炮,雖然擁有明顯的平地射程優勢,但山區地形會嚴重阻擋這些火炮的射界,只要以九四式山炮營遠距離攻擊,阻止敵人將榴彈炮和山炮安置到山頂或者山體缺口處,就可以使得榴彈炮及山炮等難以發揮作用。 另外,鬼子部隊雖然攜帶火炮數量不少,也列裝了小鋼炮等迫擊炮武器,但是曲線射程均遠不及120毫米迫擊炮,很難壓制重型迫擊炮的遠程曲線炮擊。 這就是炮團此戰占據優勢的關鍵所在。 (二戰期間,蘇德高加索山地戰中,兩方部隊均發現大型榴彈炮等無法發揮作用。蘇軍依靠120毫米及60毫米迫擊炮作為支撐火力,德軍前期依靠75毫米山炮,但發現效果不理想,后續德軍山地部隊直接放棄75毫米山炮而大量列裝仿制的120毫米迫擊炮。) 為了防止敵人抵近射擊,造成重型迫擊炮部隊受創,炮團此次也不再搞重迫擊炮炮兵集群,而是將100多門重型迫擊炮沿著步兵部隊的防御線排開,降低炮營存在感,提升鬼子反炮兵作戰的難度。炮兵們主要依靠手里標注山體高度及距離的精密地圖配合開展集火射擊。 和順支隊作為外圍防御部隊,保護炮團安全;野戰3個團則是圍繞著自身陣地周圍,慢慢向鬼子防線滲透攻擊。 一切準備就緒,在張云命令下,炮團各部同時發起了進攻。 寧靜的夜色中,突然間百炮轟鳴! …… 谷口元治郎猜對了獨立支隊會來,但他沒有猜到,獨立支隊會直接在3公里外發起猛烈炮擊。 畢竟2萬多人分布在十幾個村子、20多個山口,覆蓋幾十平方公里的土地內,這樣廣泛的區域,又無法確定防守部隊具體位置,如何發起炮擊? 但獨立支隊偏偏就直接發起了炮擊。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