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咱們現在要去的是我們建設的第二個倉庫群。該倉庫群由大概170多個山體倉庫組成,主要存儲的就是糧食、礦石及炮鋼等物資。根據后勤部的統計,大概存儲了8萬噸糧食和近10萬噸的礦石,近萬噸的鋼鐵,以及部分布匹、日用品等。另外,還儲存了大概30余萬發迫擊炮炮彈。” “我們的云煙廠分廠就在倉庫不遠處,以便就近取材。該廠主要生產部分炸藥以及迫擊炮炮彈、手榴彈等。目前我們提供給總部的迫擊炮炮彈,基本是這處分廠的產品。” “目前該處倉庫的空余空間仍然還有不少,我們計劃繼續往里面再儲存2萬噸糧食。” “第三處倉儲區在和順縣城東側6公里處的山區,有路況較好的山路相連。那里的建設方式跟這里相似,大概有110余個倉庫,但是目前僅存放了10萬噸糧食和部分鋼鐵、布匹,日用品等。那里是作為戰略倉庫使用的。” “第四處倉儲區在遼縣縣城東南側5公里左右的山區里,同樣也跟這里類似。那里大概有190多個倉庫,已經存放了12萬噸的糧食及部分布匹、日用品。那里我們也定位為戰略儲備倉庫。” “另外,我們在和順、遼縣縣城內建設了兩個物資中轉站,物資不多,主要負責中轉使用,并配合倉儲區的存儲工作。” 副總參謀長和大旅長心中默算,大吃一驚。 “這就是31萬噸,大概510萬石糧食!” “你們哪里來的這么多的糧食?” 副總參謀長的驚訝絕非無因。要知道,山西不算產糧食大省,1936年哪怕風調雨順,糧食總產量也不過300余萬噸,且大都集中在晉中、臨汾、運城、長治等盆地地區。 如今這些產糧區大都在日寇手中,僅長治晉城周邊被八路軍和晉綏軍、中央軍掌握。八路軍部隊核心根據地所在大都是山區地形,糧食產量不高。也幸好張云在昔陽西側擋住了鬼子,使得目前和順、遼縣、榆社、沁縣等地都還完整的掌握在八路軍手中(歷史上此時這些縣的縣城核心區已經大部丟失,僅占據了山區),不然八路軍糧食就會遇到很大問題,只能從平原地區征集。 31萬噸糧食,哪怕是把周邊老百姓的糧食都買來,也是遠遠不夠的。 “大都是繳獲的,”張云“老實”的回答道:“從正太鐵路沿線車站里,連續繳獲了大概28萬噸糧食,其他的則是陸陸續續購買的。” 嗯,從繳獲空間兌現套現出來的,肯定也屬于繳獲了! 副總參謀長、大旅長盯著張云看了好一會,才默默點頭。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