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想到此戰具有慘敗的可能,讓因為疲憊而臉色難看的岡村寧次更加陰郁起來。 剛剛履任華北方面軍司令,首次主持如此大規模戰事,如果遭遇慘敗,會嚴重影響他的軍事威望和政治生命。 作為昭和軍閥的三巨頭之一,岡村寧次是絕不能接受這樣的命運的。 幸好,他手里還有很多牌可以打----雖然損失了近四萬人,但他手里還有30萬蝗軍部隊,45萬偽軍部隊,還有帝國的空軍和眾多炮兵,怎么可能輕易認輸。 于是,在11月25日的這個深夜里,他帶領情報部門和參謀團隊,仔細復盤了這一天的戰事,思考著敵我雙方的戰略,分析著交戰雙方的得失,準備著手補救晉中戰線,試圖重新調整攻擊戰略。 從目前看,陽泉攻防戰是他棋差一著。顯然八路軍部隊早已經提前發現了他的兵力調動,并做好了周密的防御和反擊準備。而陽泉的快速淪陷,又直接導致他的中心開花戰略破產,使得各部隊只能仰攻山區,極大增加了進攻難度。 太行山的特殊地形,又使得他精心調來的遠程壓制火炮群失去了作用,成為了擺設,反倒是帝國部隊在山區中被八路軍擁有曲線攻擊和較遠射程的120毫米重型迫擊炮壓制了,造成了各個戰線的眾多人員損失。 現在看來,他在此次戰略攻勢中犯了四個錯誤。 一是過于相信自己的情報保密工作,反而因為情報泄露而變得處處被動。 二是過于相信陽泉城的防御能力,2萬蝗軍稀里糊涂埋骨其中。 三是過于低估山區八路軍的防御能力以及120毫米迫擊炮的作用,結果就是蝗軍白天攻不破防線,夜間守不住陣地,部隊損失不斷增加。 四則是過于高估滿洲軍的戰斗力。明明是9萬部隊組成的最強攻擊集群,但是7萬滿洲軍基本發揮不出什么戰斗力,使得28師團如同孤軍深入般,不得不連續參與白天突擊和夜間防御,陷入了迅速消耗和戰斗減員的境地。 分析完這些后,岡村寧次才驚覺自己的失誤,懊悔自己過于心急草率的發動了此次戰役,反而陷入了被動。 往事不可追,追究這些沒有意義,但是后續該如何調整攻勢? 沒等他思考清楚,他的參謀長笠原幸雄報給他一份戰斗消耗匯總。 根據第一軍參謀部匯總和測算了各個戰線上的敵我雙方消耗,過去的一天里,帝國消耗了19架戰機、2400余枚航彈、2.8萬發各類炮彈、近百萬發各類子彈,另外因為陽泉失陷則是損失了3萬余發炮彈。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