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距離忻口防線9公里處的鬼子九六式150毫米榴彈炮陣地上。 鬼子炮兵們正在操縱著火炮繼續向著忻口兩側的山體工事持續炮擊,以期望可以憑借這款性能不錯的火炮,更好的壓制住獨立支隊的山體炮兵工事,為突擊部隊突破陣地爭取更多的時間。 150毫米口徑榴彈炮開炮時的炮口暴風,將陣地周邊的塵土吹起了一層又一層,讓整個陣地上都塵土飛揚;而開炮瞬間的聲爆,更是讓鬼子炮兵們哪怕帶著保護性耳套,卻仍然感覺到耳朵里嗡嗡的。 150毫米榴彈炮的威力,由此可見一斑。 不過,這嘈雜的炮口爆音,也遮掩了天空中傳來的呼嘯異響。 等鬼子炮兵們反應過來時,已經有些晚了! 只見天空中突然由遠及近的落下了24個黑點,徑直的落在了占地范圍頗大的炮兵陣地上,爆開了無數的火星! 不,不是火星,而是無數小小的火球! 24發從蘇制m1939式76毫米榴彈炮發射的鋁熱燃燒彈,猛然在陣地上爆開。大量高熱燃燒的鋁熱劑小球四處飛舞,濺射四方。 顯然,獨立支隊的炮聲偵測站終于從無數炮聲中測定了鬼子重炮部隊的位置,隨后王大川親自指揮炮營24門蘇制76毫米榴彈炮,對鬼子重炮陣地發起了反炮兵作戰。 考慮到鬼子之前作戰保守,很可能已經構建了坑道式炮兵陣地,此次反炮兵作戰還專門采用了鋁熱燃燒彈這樣的針對性彈種。 (所謂坑道式炮兵陣地,就是已經在地面上挖出深度一米半左右的露天坑道或者多邊形大坑,然后將火炮置于坑道或者深坑之中。這是二戰期間的常見炮兵陣地設置方法,可以讓炮兵們有效規避敵人炮彈和炸彈彈片的襲擾。不過,因為火炮需要的空間巨大,炮兵陣地無法設置頂棚。) 頃刻間,四處飛濺的鋁熱小球,沿途引燃了所有碰觸到的人體、構筑陣地的木板木材等,很快就讓炮兵陣地中出現了不少的火苗和濃煙,引起了鬼子炮兵們的一陣慌亂。 隨后沒有多久,空中再次傳來了呼嘯聲,又有24發炮彈飛來,再次在炮兵陣地中間炸開,繼續帶來了更多的火焰和濃煙。 等到了第三輪炮彈落地后,爆開的小球中終于有幾個飛濺到了一處炮彈儲備區域,劇烈高溫燃燒的鋁熱劑立即引燃了儲備的藥筒和炮彈,隨即整個炮彈儲備區域發生了巨大的殉爆。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