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從七月份開始達成默契開始,僅僅用了五個月時間,正太軍分區乃至整個太行山根據地就發生了劇烈的變化。 以昔陽、平定、陽泉等地為核心的正太軍分區軍工產業集群已經基本建成,包括卡車制造廠、坦克制造廠、飛機制造廠、槍械制造廠以及各類配套廠分布其中,形成了一片巨大的產業區域,吸納了數量龐大的工人人口。 包括蘇聯援助的近萬名產業工人和設計師,正太軍分區云煙廠下屬的十多萬工人專家,附近縣城的近8萬兼職工人等,正在勤勤懇懇的努力工作著,生產著各式各樣的零部件和火藥、炸藥等等,并將源源不斷的步槍、機槍、卡車、坦克等先進裝備供應給部隊; 以陽(泉)遼(縣)公路、遼(縣)長(治)公路、長(治)晉(城)公路、武(鄉)長(治)公路等主干道路為核心的太行山公路網已經基本完成擴寬平整,大部分公路完成了路面鋪裝,各個山路也開始了平整和維護工作,整個太行山區的公路運輸越發通暢,物流成本和效率大幅下降,且養活了大量的車夫腳夫。 甚至,張云還組織鐵路維護部隊,完成了控制區域內正太鐵路的修繕維護工作,啟動了由米軌向標準軌道擴寬的工程前期測量和規劃工作,以進一步提升鐵路的運力,并方便以后與同蒲鐵路北段接軌。 而在張云提供的足量建材、糧食支撐下,借助山外涌來的充沛勞動力,根據地內各縣抗日政府不僅修繕了大量的公路、山路,還大規模修建了各類小型水利工程,并有意識的進行蓄水工作,以備戰后續的旱災。 可以說,借助著八路軍主動出擊全據太行山,逃荒百姓提供充沛勞動力,以及與鬼子達成默契獲得短期停戰等諸多有利因素,憑借著張云提供的海量物資以及總部老家的人才供給等等,整個太行山區在短短幾個月內實現了生產力的蛻變躍升。 ……………… 太行山八路軍根據地內發生如此夸張的變化,向來重視情報工作并精通戰略的岡村寧次當然有所察覺。 事實上,雖然為了防止再次敗于獨立支隊而失去政治前途,岡村寧次出于政治私心而授意青山一郎與獨立支隊達成了默契,但這個狡猾的老鬼子卻從來沒有放棄擊潰獨立支隊,擊潰八路軍部隊,重新主導華北局勢的野心和布局。 因此,他一直安排著鬼子情報機關以及高空偵察機等關注著八路軍的動向,盯著平原地區和太行山內根據地內部情況,不斷收集著八路軍各部隊各領域的相關情報。 相比于變化不大的平原地區,太行山根據地的劇烈變化自然很難完全隱瞞。 雖然由于獨立支隊離譜的反諜報能力,鬼子情報部門難以深入正太軍分區,未能獲得軍工基地、八路軍空軍組建等關鍵信息,也不能獲得了獨立支隊目前的最新部隊規模和裝備。 但僅僅是通過高空偵察機的照相偵查,鬼子情報部門和參謀部門就能確認太行山內出現了大規模的柏油公路,且卡車數量、人口數量等也出現了爆發式增長。 這些線索無不表明,太行山內的八路軍控制區域正在發生類似現代化進程的劇烈變化。 這樣匪夷所思的情報,讓岡村寧次都有些陷入了自我懷疑之中,懷疑起自已的基礎常識。 他們這些老鬼子成長在帝國迅速發展的年代,成長在帝國逐步成為列強的時代,對根據地如此迅速變化的情景實在太熟悉了。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