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凌晨時分。 武鄉縣外的公路上。 數百輛卡車按照順序等待在路邊。所有的卡車都怠速著發動機,亮著大燈,等待著發車的時刻。 卡車后面一般都拖拽著105毫米榴彈炮、75毫米山炮等武器,很多車廂里還堆放著炮彈。 這些榴彈炮、山炮、加農炮自然不是獨立支隊建成的山體工事里的火炮,而是軍分區重新配置給3縱的武器裝備,并被卡車運輸部隊提前搭載在卡車上。 正在司機們耐心等待的時候,突然間,旁邊的山林中人影憧憧,很多身著八路軍軍服的黑影從山路中冒了出來。 他們自然就是3縱的戰士了。按照縱隊部署,他們直接從山路翻越了太行山,從霍州地區抵達了武鄉附近,出現在車隊旁。 按照提前擬定的機動計劃,3縱部隊將通過山路越過太行山東側山區,進入武鄉公路,隨后分批次乘坐屬于3縱的400余輛卡車,以及軍分區協調過來的近150輛卡車,沿著公路迅速向著涉縣方向前進。 近600輛卡車,在拉載著火炮等重裝備的基礎上,大概還可以搭載九千余名戰士。 這九千多人將作為第一批部隊,最先抵達涉縣附近,并在那邊提前做好部隊攻擊的前期工作。 而其他部隊也是趁夜先行沿著公路前進,隨后等待著卡車的返回搭載。而天亮之后,所有車隊和部隊都將進入隱蔽狀態,等待天黑后再行前進。 當卡車返回時,大量重裝備就已經卸載,運力就會大大增加。如此一來,僅需要三批次就可以把一個縱隊3萬多名士兵以及數以千計的火炮及炮彈,運往百余公里之外的涉縣地區。 這已經是了不起的機動速度了。 事實上,除了美國在二戰中后期實現全摩托化,士兵運載途中全程可以不用走路外,其他列強國家的快速機動部隊都是用卡車、裝甲車甚至馬車等往復完成搭載。 而就是這種卡車往復的方式,二戰時期全球也沒有幾個國家能可以做到。 …………………… 等部隊士兵大部分都到達后,新一團團長、3縱指揮官李云龍帶著魏和尚,一塊兒爬上了車隊中間位置的一輛威利斯吉普車,隨后對著后面一塊兒過來的的3團長秦盛叮囑道:“秦老弟,你們野戰3團作為第二批出發的機動部隊,今夜應該是趕不上趟了。” “你們先趁著夜色向前走一段距離,盡可能拉近到達涉縣的距離,減少后續部隊機動的時間。” “不過,天亮之后鬼子隨時有可能安排高空偵查機偵查,你們三團要立即轉為隱蔽休整狀態,千萬要做好防空偽裝,不要輕易暴露咱們的部隊行蹤。”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