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按照張云的部署,李云龍3縱的任務就是從西向東,一路毫無花哨的打過去,擊潰沿途所有的鬼子部隊。 這自然不是大毛子的大縱深作戰方式,而更傾向于德國佬的閃電戰術。 不同的是,閃電戰突破后,要注重反過身來圍殲被包圍的敵人有生力量,而張云這里只把3縱當做突破部隊,意在擊潰鬼子防御,擾亂鬼子的部署,釋放出129師被“包圍”的主力部隊。 從這個角度講,似乎又有些大縱深作戰深入突破區域后重點擾亂敵人指揮和后勤的意味。 孫子兵法上說,兵無常勢,水無常形,能因敵變化而取勝者,謂之神。 意思是說,用兵沒有固定不變的態勢,流水沒有固定不變的形態,能根據敵情的變化而變化從而取得勝利,才稱得上高明,強調用兵作戰要根據敵情的變化來采取靈活機動的戰略戰術,不能墨守某種作戰方法。 不管是毛子的大縱深作戰方式,還是德國部隊的閃電戰術,張云作為后世偽軍迷,都有所了解,其講究的如何擊潰呈現線性或者帶狀防御的集團化敵人,是如何撕破敵人防御并擴大戰果的部署。 但張云面對的則是截然不同的局面。 如今擋在獨立支隊前面的,是以11萬部隊(不算偽軍)包圍8萬129師主力的鬼子華北軍機動集群,是完全未曾考慮到獨立支隊突然發起進攻的鬼子部隊。 如今張云通過快速機動,實現了突襲作戰的戰術目標,而且鬼子目前因包圍部署并非盤成一團,而是分散在長長的帶狀包圍圈陣地里。 這種情況下,只要擊潰一部鬼子,就能釋放出大量129師兵力,而這些主力部隊進而可以成為獨立支隊各縱隊的側翼以及掩護部隊,從而進一步增強攻擊部隊的力量。 這就如同滾雪球般,越打進攻部隊越龐大。 事實上,如果鬼子提前發現獨立支隊的“陰謀”,昨夜就放棄對129師的圍攻,進而快速集結到一塊防御,哪怕他們不能及時退回城市,僅僅是據守一些村落防御,那恐怕獨立支隊也很難輕易擊潰敵人,很可能就會如同淮海戰役中的雙堆集戰斗一般,非得雙方拼個血流成河才能有個結果; 而如果鬼子成功的提前退回了邢臺等地,據守城市外圍及中心,那張云就會在幫助129師解圍后毫不猶豫的帶兵撤回山區,放棄攻城擇日再戰。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