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等這些預備役兵力都被牽制和消耗完了,鬼子的作戰潛力也就基本上到頭了。 雖然鬼子號稱還有600余萬可動員兵力,3000萬潛力兵源,但那些小鬼子們可不是經受過11個月嚴格訓練的正規部隊和預備役部隊,而是僅僅摸過幾次槍的普通人。 這樣新兵組成的部隊,短時間內自然就沒有什么戰斗力可言。 等到了后期,就算這些鬼子新兵們槍能打準了,也只能面對八路軍的鋼鐵洪流了。 …………………… 等部署完后續策略,并協調各部隊順利返回各駐地后,帶著劉長青回到無名山駐地的張云,終于好好的松了口氣。 此次的突襲圍殲作戰,雖然作戰順利,戰果輝煌,但作為第一指揮官,張云也背負了極大的壓力。 雖然整個作戰過程中,都有老家大佬和總部老總們長期籌劃、全程把關,也有各地兄弟部隊服從大局,竭力配合,但此次作戰是張云首次指揮大規模機械化部隊作戰,也是張云第一次運用空軍部隊作戰。 大量新裝備新戰術的使用,以及快速變化的戰場形勢,使得作戰過程中出現了很多新問題新困難,確實讓張云多費了很多的腦細胞。 不說別的,為了發揮裝甲部隊戰力,降低部隊傷亡,張云一直安排坦克部隊連續轉場,參與對鬼子陣地的突擊,結果戰場上坦克沒損失幾輛,但至少五分之一的坦克因為連續野戰奔襲而出現故障需要維修,比作戰損失還要大得多,也使得戰車維修部隊面臨著巨大的工作壓力和零件短缺。 另外,卡車部隊在連續轉場和運輸過程中,同樣存在很多瑕疵和不足,比如車輛故障趴窩,比如卸貨速度很慢,比如司機夜中開錯道路等,甚至還發生了多起車禍,造成了人員傷亡和車輛損毀。 此外,因為部隊連續轉場作戰,戰場后勤配送問題同樣很多,比如前線緊缺的燃油沒有及時送來,差點造成坦克和車隊大規模熄火;炮彈配送不準確不及時,出現了多次火炮和炮彈不匹配問題等等。 只能說,八路軍各部隊后勤部隊還沒有經歷過真正的機械化戰爭,尚未編制出完全跟得上部隊發展的后勤保障體系。 雖然這些都是機械化部隊成軍過程中必然面臨的陣痛,但在戰局發展迅速的戰場上,這些都成為讓人撓頭的問題。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