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在中國數千年歷史上,大同南側的雁門關、寧武關等地,歷來是中原防御游牧民族南下入侵的重要關隘。 根據后世統計,這片不大的區域內,前后爆發了大小數千次的戰爭,留下了無數的英雄事跡和故事傳說。 戰國時期,趙國名將李牧在此練騎兵,破匈奴,威震邊塞; 漢朝之時,漢武帝遣衛青、霍去病、李廣輪番從此地出關遠征匈奴,追亡逐北、封狼居胥; 唐朝之時,唐朝名將薛仁貴、郭子儀輪番鎮守雁門,屢次大破突厥; 宋朝之時,楊家將在此抗遼,滿門忠烈; 明末之時,皇太極等滿清勢力,更是屢次從這里破關,劫掠京城周邊…… 同時,歷史上王昭君、義成公主等也在此出塞和親,而明清時期,雁門關又成為重要的商道,是關內人走西口的必經之道,是中國萬里茶道的重要關口。 可以說,雁門、平型、寧武、偏頭等幾個山口關隘,不僅在中國歷史上留下了無數英雄故事,更是幾次有影響了中國的王朝更替和存亡興衰,其歷史地位之重,可見一斑。 而在轟轟烈烈的抗戰進程中,這里同樣爆發了激烈的戰斗。 1937年7月盧溝橋事變后,鬼子從山海關出兵,短短一月間,侵占了大半華北地區。 而**在河北、晉北、綏西作戰全面失利后,不得不退守山西,以平型關、雁門關等地防線為依托,防御鬼子的持續進攻。 隨后,十多萬**部隊、數萬鬼子部隊在這里激戰了十余日,鬼子以重炮轟擊外加穿插作戰,連續攻克廣靈縣、平型關等地,逼迫**部隊放棄了雁門關,進而打通了入侵山西的重要門戶。 再之后,鬼子繼續南下,才爆發了著名的忻口會戰。 而八路軍初期的平型關大捷、雁門關伏擊戰等,都發生在隨后的忻口會戰之中。 八路軍充分利用鬼子聚集前線的時機,廣泛騷擾其后勤線,并連續成功伏擊鬼子車隊,有力支援了前線戰場。 divdaa-faye= "iage "oure= "er "= "iure "grou-id= "1 "igr= "{{iage_doa}}{ "iage_ye ":1, "iye ": "iage jeg ", "oure ": "er ", "web_uri ": "novel-i-r 7af56738037d15a7334e46920b49e ",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