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鳳凰村火車站后山, 獨立支隊破襲指揮部。 指揮室里,電報聲滴滴作響,野戰電話鈴聲不斷,報話機沙沙作響,所有參謀都各就各位,緊張忙碌,一片肅穆。 就在幾分鐘前,眼看鬼子回城避戰,3路部隊破襲作戰順利,張云、劉長青和參謀們還在輕松討論著此次破襲的巨大收獲,規劃著如何將繳獲的眾多牲畜分配給新收復的4縣百姓,以幫助百姓們盡快完成春耕,彌補之前戰場耽誤的農時。 但高空偵察機突然傳來的預警,卻立即讓整個指揮室緊張起來,所有人都陷入了忙碌之中。 在華北戰場上,2萬多騎兵部隊自然不算什么,但在大同盆地周邊卻已經是一股不小的力量。這樣的敵軍部隊突然加入戰場,必然會對戰場產生巨大的影響。 張云一臉色沉穩站在地圖前,盯著地圖不緊不慢的問道:“這些騎兵部隊現在到哪里了?” 劉長青拿起旁邊參謀匯總的情報,細心的回答道: “根據高空偵察機的偵察,這股龐大的騎兵集群,目前已經到達大同陽高縣附近位置,距離大同城大概還有40-50公里,正以正常行軍速度前進。 按照騎兵集群的速度,這些騎兵大概一個小時就能抵達大同盆地邊緣,最多兩個小時就能抵達大同城下。 而如果這些騎兵發起快速機動的話,估計一個小時后就能抵達大同城下并加入戰場。” 張云先是點了點頭,隨后笑道:“長青,不用這么緊張,不會這么快的。 戰馬不是機械,而只是一種動物,它們會累、會渴、會病,十分嬌貴。因此騎兵長途作戰時,是不可能長距離快速機動的。 最常見的做法,是騎兵行軍時以每小時10-20公里的速度前進,以積蓄馬力,長途行軍。只有接近戰場附近時,才會發起騎兵沖鋒,快速沖擊敵人。” 說罷,張云環視著周邊傾聽他說話的參謀,提醒道:“之前咱們咱們沒有空中偵察,因此每當看見鬼子騎兵時,都是鬼子抵近戰場后的沖鋒狀態,才覺得騎兵勢如破竹,如潮水般涌來。 但實際上,根據蘇聯騎兵的行軍標準,騎兵每小時行軍速度一般不超過10公里,每日一般不超過100公里,以較好維持戰馬狀態,實現長途機動。蒙古馬據說負重較小,耐力更好,但估計也快不了太多。 從這個角度看,其實目前距離鬼子騎兵到來,還有更長一段時間。” 第(1/3)頁